【节气里的大美郑州】雨水
沿着黄河干流,从郑州到兰州感受中国北方的壮丽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自驾游路线#
(来源:网信郑州)
开栏的话
立春的黄河崩开第一道冰纹时,千年亳都已在幽幽梅香中苏醒。轩辕黄帝设坛告天;商都青铜淬出星火;唐宋运河的万千帆风吹熟天下粮仓;钢铁森林与数字云海奏响新城——郑州始终在二十四节气的年轮里。
每个节气都是打开城市的密钥:惊蛰一到,商城遗址上嫩芽破土而出;芒种时分农人携手共赴麦田镰获金黄;时至白露,“大玉米”楼遥望皓月千里;大雪时节,贾鲁河岸瑞雪飞花,北风萧萧……郑州市委网信办现推出“节气里的大美郑州”——时序轮转,见“郑”美好。
“雨水至,田野麦苗返青,农舍修锄备耕忙。”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2月18日至20日之间,雨水之后,气温回升,降水增多,预示着凛冬已去,暖春将来。
雨水说雨
韩愈说这雨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甫说这雨“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节气为务农之用。雨水节气适合播种耐寒蔬菜,如菠菜、生菜、茼蒿等,以及移栽育好的西红柿、茄子、辣椒。此时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幼苗生长和存活。同时,也是修剪果树、改善树冠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好时机。
农人用粗糙的大手辛勤播种,而雨水之雨,如细密的巧手,给郑州“焕”织新装。
雨水春生
当二七塔的钟声推开龙子湖畔的波纹,贾鲁河畔的垂柳已经悄然在雨水滋润下萌生新黄,轻拂千年的商代城墙。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雨水叙事”在郑州悄然展开。
人民公园的蜡梅枝头凝着雨珠,暗香浮动间,穿汉服拍照的年轻人与打太极的老人共享一方春色;西流湖芦苇荡里,野鸭拨开橙黄水面,两岸楼台倒映水中,似犬牙差互。
郑东新区金融岛西装革履的上班族,端着咖啡疾步而过时,老郑州人正惬意地提着陶罐接“无根水”——“接雨水煮茶,比矿泉水还甜嘞!”
郑州市人民公园
雨水文化
雨水浇灌的不止土地里的幼苗,还有未来的希冀。雨水时节,郑州多所学校会开展“雨水”节气主题活动,如用树叶、画笔、彩纸等记录眼中的雨水;通过“喝甜粥”“吃荠菜”“做春饼”了解雨水节气健脾养胃、防祛湿邪的养生知识。
雨水节气,郑州的民俗活动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在登封观星台遗址,每年雨水日举行的“测雨祭”已延续六百余年。身着玄衣的礼官,将特制青铜雨量器“天池盆”置于测景台,通过测量雨水深度预判年成。这项入选河南省非遗的仪式,近年新增了“小小天文家”体验环节,孩子们用 3D打印模型学习古人测雨智慧。
登封观星台
荥阳虎牢关村民至今保留“雨浇梁”习俗,有“雨浇梁、辈辈强”“雨浇梁头,发财不愁”之说,有的地方还会在雨水日取老屋房梁滴水煮茶,祈愿家宅稳固。
荥阳虎牢关
在郑州周边的乡村,至今仍保留着“雨水祭”的传统。村民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仪式中,村民们会献上五谷、水果等供品,并由村中的长者诵读祭文,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此外,郑州的非遗传承项目“泥塑”也与雨水节气有着密切的联系。泥塑艺人会在雨水时节制作以“春耕”为主题的泥塑作品,展现农民在春雨中劳作的场景。这些泥塑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还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内涵,成为雨水节气中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
雨水祈愿
从双槐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星象纹陶器,到现代气象大数据平台,郑州人观测雨水的工具在变,但对自然的敬畏未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描绘出雨水节气后的初春风景,意味着许多地区正在或已经完成冬春过渡,在春风和雨水的催促下,大地将呈现春耕繁忙景象。
黄帝故里的陶埙回荡着先民对春雨的祈盼,少林寺的柳树新芽已探进无人机镜头。当世界通过 TikTok观看“功夫郑州”的雨水太极直播时,中原大地的节气叙事,正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云图。
新郑黄帝故里
河南诗人萍子在《我的二十四节气·雨水》中写道:“与众生的福祉相比,个人的愿望微不足道,如果可以天下太平,我宁愿放弃梦中与你相逢”。
雨水时节,天上小雨如酥,人间平安喜乐。
统筹:刘倩 石创 文:管利婷 刘鸿桥 摄影:马健
网址:【节气里的大美郑州】雨水 https://zlqsh.com/news/view/10377
相关内容
春雨为何多在夜里下跟着节气过日子
“春满中原·老家河南”郑州主会场活动启动
雨水易生湿,重在祛湿邪
中原文化走进斯里兰卡“欢乐春节”暨“中华文化周”活动在科伦坡隆重举办
雨水时节话健康:专家解读春季养生与疾病预防
河南小伙就是帅,听说唐探1900也会来郑州路演~不知真假 刘昊然郑州
元宵节去哪玩?“节目单”来啦
大寒:寒气逆极,滋阴养阳
23日起我国大部地区有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