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百遍《兰亭序》,都没看出这个精妙细节,放大20倍才能发现!

发布时间:2025-04-25 03:50

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一个有趣的街头雕塑,仔细看看都有新发现。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每日生活新鲜事# #每日新鲜事儿#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语文教材的钉子户,相信大家都曾在课堂上吟之摇头诵之晃脑,其中的名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更是默写考试的常用素材。虽然序的内容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但是今天小解要讲的不是里子,而是它的面子——兰亭序的书法之妙。

王羲之的书法历来为人称颂,下笔委婉含蓄,却又不乏遒美健秀,尤其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然而对此有人或许会提出异议:《兰亭序》和其他行书作品看起来并无不同,比如与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相比就略显拘谨,况且上面涂涂抹抹的那么多处,为何还会这么出名呢?

其实我也有这个疑问,我本就十分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书法、绘画、诗词等都是感兴趣的方向,所以我对《兰亭序》亦有特殊的情感,曾仔细观摩不下百遍,可惜还是未能找到特别亮眼之处。幸而前几日经朋友提醒,才发现一个振奋人心的细节,惊觉自己的这一百遍都白看了!

《兰亭序》共324个字,字字如同大拇指指甲盖大小,高度大约在2CM左右,随字形不同一般都在1CM—2.5CM之间。在感叹王羲之出神入化的笔法之外,我们还发现只这样子看是有些难解的,所以我们用放大镜将其放大20倍分析。

在全文的324字中,包含了20个“之”字,仔细观察放大后的版本,可以发现这二十个“之”全部采用不同书写方式,即有二十种艺术写法!这就很厉害了,要知道这还是在行书的大范畴内完成的,也就是说二十种写法都属于行书的一个小门类!

用一种书法完成二十种不同的变幻,试问若不是造诣深厚,能有几人能悟出?当然这只是《兰亭序》的一个小细节,其他更加精妙的地方还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挖掘。而至于它为何多处涂涂抹抹,那就牵扯到王羲之更加厉害之处了。

《兰亭序》,其实是王羲之参加一个大型诗歌酒会时,应主办方要求为此次聚会所作的序,是临场发挥的,而且王羲之又是酒兴微醺,所以存在涂抹就在所难免了。不过即兴的下笔就能写出如此体势精研的书法,甚是难能可贵!

可惜的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兰亭序》其实是后人临摹的复制品,并不是王羲之原作。其原作现在还陈在李世民的墓葬里,由于李世民对此序太过喜爱,所以将把它带走了,希望下一次梦回大唐之时,还能再一睹天下第一!

网址:看过百遍《兰亭序》,都没看出这个精妙细节,放大20倍才能发现! https://zlqsh.com/news/view/24399

相关内容

《颠倒兰亭序》文意清新,字迹和王羲之如出一辙,神形兼备,妙哉
王羲之借酒劲写出《兰亭序》,酒醒后却无法复制?孙过庭这么解释
再读《兰亭集序》
假如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出土,面对这一难题,专家也会束手无策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了《兰亭集序》,但也成为他一生中的污点
智永与《兰亭序》的生死守护
齐白石一只没头的老虎,凭什么卖3200万了?放大10倍再看看
失传千年的《兰亭序》真迹,如果被考古出土,能卖10亿元吗?
王羲之《兰亭集序》,涂涂抹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王羲之到底有没有写过“兰亭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