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6岁爱上已婚诗人徐志摩,余生幸福在于怎么抉择
诗歌中的俏皮比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被解读为诗人害羞的告别。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读书笑话#
林徽因,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
16岁时,她随父亲到英国游学,在充满浪漫诗意、风景如画的康桥,遇到了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诗人徐志摩。
而林徽因的清雅脱俗、聪颖灵慧的气质,同样一下就吸引住了才华横溢、浪漫多情的徐志摩,让他为此一见倾心。
徐志摩早就厌恶了旧时家里的包办婚姻,在见到林徽因后,更发现这才叫爱情,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于是他决意要跟妻子张幼仪离婚,此时他们已有一个孩子,而妻子又正在怀着孕,但他己急不可耐,迫切地想要得到自由。
像一只囚笼里的飞鸟,渴求飞驰于天空之境。
他要摆脱束缚,冲破道德缰绳,奔向为之疯狂的爱情。
林徽因虽然也很是倾慕这位满腹诗书的大才子,可是理智告诉她,这样疯狂的爱情令她无法掌控,她并不想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而伤害到任何人。
她想要的爱情,不但美好而浪漫还要安稳和幸福,而徐志摩肯定是给不了完整的安全感。
徐志摩为了她竟要抛弃怀孕的妻子,这也得不到大家真诚的祝福,那以后若是再遇到一个更好的人,他又会不会同样抛弃我?
当她细思极恐,又怕冲动的徐志摩为之癫狂,不得不忍痛割爱,不辞而别。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离开痛心疾首,惋惜不已,一度落寞伤心,为此写下了《康桥日记》记录这段难于忘怀的铭心之爱。
林徽因不想委屈求全,更不想苦苦折磨自己,睿智果断地快刀斩乱麻。
她选择了离开,继续学习深造,这个决定奠定了余生幸福的基石。
才有了后来对她包容一生的丈夫梁思成,还遇见对她柏拉图式之爱的灵魂守护者,甘愿为她守护一生的金岳霖。
后来徐志摩也遇到了为之终其一生的陆小曼。
假如当时她没有离开,选择跟这个已婚男人在一起,插足别人的婚姻,又会是怎样的人生呢?
《展缓》林徽因
当所有的情感
都并入一股哀怨
如小河,大河,汇向着
无边的大海,——不论
怎么冲急,怎样盘旋,——
那河上劲风,大小石卵,
所做成的几处逆流,
小小港湾,就如同
那生命中,无意的宁静
避开了主流;情绪的
平波越出了悲愁。
停吧,这奔驰的血液;
它们不必全然
都去造成眼泪。
不妨多几次辗转,溯洄流水,
任凭眼前这一切缭乱,
这所有,去建筑逻辑。
把绝望的结论,稍稍
迟缓;拖延时间,——
拖延理智的判断,——
会再给纯情感一种希望!
#情感点评大赏#
文|言墨情感
网址:林徽因:16岁爱上已婚诗人徐志摩,余生幸福在于怎么抉择 https://zlqsh.com/news/view/25396
相关内容
徐志摩两次婚姻一位红颜,最爱还是林徽因,林徽因:他爱的不是我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徐志摩生命中的3个女人,他更爱谁?
泰戈尔离开前,赠给林徽因一首诗,仅有3句,道破与徐志摩的结局
1924年,泰戈尔赠给林徽因一首诗,只有三句,却点破她与志摩结局
徐志摩追求林徽因,让泰戈尔撮合,诺贝尔奖得者说了这句经典诗!
张幼仪被问及爱徐志摩吗?她的肺腑之言,却成了徐志摩的最大讽刺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写《哭摩》打动无数人,却让徐父和张幼仪反感
林徽因之女梁再冰:即使大家都误会了母亲,但在我心里她依然伟大
林徽因丈夫再婚当天,他却一壶酒一碟花生米,在她墓前坐了一夜
林徽因在病危时,请求见张幼仪一面,见了面却只说了18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