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演义里“高开低走”的猛将,其真实武力,绝不亚于蜀汉五虎!
三国时期蜀汉的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 #生活知识# #历史#
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巨著中,英雄的出场往往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波澜壮阔的气氛。比如,提到徐晃,谁能不想到他那惊天动地的登场?初登场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斩杀李乐和崔勇,这样的英勇事迹,足以让人对这位猛将刮目相看。接着,与许褚交手,刀光剑影之间,他们战斗了四五十合,分不出胜负,曹操暗自为他喝彩。徐晃的出场,的确令人眼前一亮,气吞万里,仿佛是要在整个三国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徐晃的武力表现从此急剧下滑,犹如一只高开低走的股票,短暂的辉煌过后,便再也没有展现出之前的风采。
在演义中,徐晃的武力表现,几乎可以用“时好时坏”来形容。最让人咋舌的,莫过于那场二十回合的较量——他居然败给了颜良,一个在历史上并不显赫的名字。这一幕,令人深感意外,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闪电,击中了每一个读者的心脏。颜良在历史上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武夫,并没有值得一提的战功。然而,在罗贯中的笔下,他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顶级的猛将,在白马之战中,凭借二十回合的精彩表现,战胜了徐晃。这无疑是个荒诞的设定,然而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设定背后,意图突出的其实是关羽的威猛。
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徐晃来成为颜良的对手,而非其他武将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若是让许褚这样的大将败给颜良,那未免显得过于荒谬。可若是安排吕虔、李典这类人物输给颜良,则又显得不够突出其勇武。于是,罗贯中便将徐晃这个在曹营中屡有赫赫战功的猛将,安排在此役中,败给了颜良,进而为最后关羽的登场铺垫了足够的光辉。
然而,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是对徐晃的极大冤屈。徐晃本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智勇双全,骁勇善战,进退有度,历来以“周亚夫之风”自豪。可是,在《三国演义》中,他却被刻画得似乎失去了曾经的光彩,沦为衬托关羽光辉的一个背景人物。这一切,不仅仅是演绎技巧的需要,更是罗贯中对蜀汉五虎将的神话,进行对比时的“权衡之术”。毕竟,如果将徐晃的实力过分拔高,那关羽的英雄形象便失去了立足之地。
在历史中,五子良将的地位显然要高于蜀汉的五虎将。毕竟,五虎将这一称号,更多是后人对蜀汉将领的戏称,而在严格的历史档案中,蜀汉的五虎将并没有像演义所描绘的那样具备惊天动地的武力。赵云身为中护军,级别上未必与其他四虎相当,马超虽勇,然谋略稍显逊色;黄忠年事已高,且在战场上的发挥已受限制;张飞,除却勇猛外,谋略上也难与徐晃相比。
更何况,蜀汉地小人少,想要培养出一名顶级猛将,几乎是难上加难。关羽,虽有勇,然在演义中的过度美化,让他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的光环。如果不通过文学的夸张,关羽的武勇其实远不如历史上那些智勇双全的名将。在真实的历史中,徐晃若是与关羽交手,谁胜谁负,恐怕很难定论。
此时,关羽之所以选择拒绝投降曹操,除了固守兄弟情义外,也有一层深意——他深知,若是投降曹操,虽能得一席之地,却未必能够超越那些在曹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五子良将。关羽的明智,在于他了解自己的实际地位,不盲目贪图荣华富贵,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方显其精明。
因此,若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蜀汉五虎将并不如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无敌,他们的勇武,远逊色于五子良将。或许,正是这种对现实的深刻认知,让关羽始终不愿低头,选择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
在三国的众多英雄中,徐晃以其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形象,始终不应被轻易忽视。尽管历史的书页中,充斥着种种被遗忘的英杰,但我们更应从这些人物的真实事迹中汲取力量,警觉那些被误解的英雄事迹,勇于发掘真相,以正视野,追求那份难得的光明。
愿我们都能从历史的洪流中汲取智慧,发扬那种勇敢、坚定、审时度势的精神,成就自己的伟大。
网址:他是演义里“高开低走”的猛将,其真实武力,绝不亚于蜀汉五虎! https://zlqsh.com/news/view/26010
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武力明显被高估的三大猛将,其中一人正史中活不过第一集《三国演义》武力巅峰期最厉害的五个人:第二个一人单挑十二骁将
《三国演义》中赵云被高估还是低估了?正史中赵云还有那些功绩?
从《水浒传》原著分析,梁山五虎是否都有与史文恭一战的能力?
《水浒传》被低估的步战高手,他一招放倒燕青,有实力单挑武松
水浒中武力值爆表的十大高手,武松屈于第二,第1号称枪棒无双
《说岳全传》排一排演义中的五大高手,高宠第一!其他还有谁入选
他与武松齐名,却沦为地煞,被宋江当苦力使,一上战场便成了炮灰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的武艺如何
梁山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卢俊义也不是公孙胜,而是排在第52位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