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经历安史之乱,李白、杜甫和王维的结局完全不同,原因何在?
唐诗中的历史事件: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安史之乱的背景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每日生活新鲜事# #历史文化小知识#
公元755年末,安史之乱突然爆发,李白和他的妻子急忙南逃避难。途中,他受到了永王李璘的盛情邀请,决定进入永王的军营,成为其幕府中的一员。李白或许未曾预料到,李璘这个由唐肃宗亲自抚养的皇室子弟,竟会因权力欲望而生出不忠之心。随即,李白也因跟随李璘参与其中而遭到牵连,最终被判流放夜郎。李白在晚年的时光里,步入了颠沛流离的境地。
与李白同为大诗人的杜甫和王维,亦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他们的遭遇甚至比李白更为悲惨。二人不仅被乱军俘虏,王维还被迫接受了敌方的伪职。然而,在战乱平息后,杜甫被提拔为左拾遗,而王维虽遭降职,但不久后重新得到重用,最终晋升为尚书右丞。三位著名的诗人在乱世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他们的最终结局,似乎正与他们当时的选择紧密相关。
1. 李白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已经离开翰林院12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他依然潇洒自在,游历各地,偶尔与杜甫、高适等诗人聚会,谈诗、论理想,甚至抱怨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无法实现的理想。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却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突然改变了轨迹。乱军迅速攻占了洛阳、潼关和长安等要地,唐玄宗带着宫中妃嫔和大臣仓皇逃往蜀地。北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李白和妻子也决定南下避难。
在南方,李白受到了永王李璘的诚挚邀请。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曾由李亨(后来的唐肃宗)抚养长大。在乱世中,李亨即位为唐肃宗,而李璘则被任命为江陵的大都督,负责重兵驻守。原本,李璘应忠诚于朝廷,尽心为国效力。然而,江陵的富庶与掌握的权力,使他心生野心,决心图谋一统江东,甚至公然反叛唐肃宗的命令。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却依然应邀加入了李璘的阵营,成为其中的幕府官员。
然而,李白显然未能分清局势,他一时头脑发热,看到李璘的军队强大,便用诗歌为其歌功颂德,创作了《永王东巡歌》一组诗。诗人犯错误时,总是犯得既明显又致命,不仅做错事,而且还亲自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
2. 诗人高适
此时,另一位诗人高适正为唐肃宗出谋划策。高适曾是李白的好友,二人早年曾一同吟咏诗文。唐玄宗当初意图将皇子们任命为节度使时,高适曾上书劝阻,但未能得到皇帝的采纳,结果李璘权力膨胀,开始反叛。李璘叛乱后,唐肃宗召见高适,商讨应对之策。高适准确判断了形势,认为李璘必定失败,最终唐肃宗任命高适为节度使,联合其他将领共同讨伐李璘。几个月后,李璘兵败自杀,其部下纷纷逃亡或战死。
李白在乱局中幸存下来,随后被囚禁于监牢中。由于名声显赫,李白在监狱中并未受到太多虐待,很快便得到宣城太守宋若思和余杭太守崔涣的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李白和宋若思都以为事情已告一段落,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不久,朝廷下令,李白因参与李璘之乱而被判流放夜郎。
虽然是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李白依然不得不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适,尽管曾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职,但他仍然在仕途上稳步上升,最终在61岁时被封为渤海县侯。
3. 诗人杜甫
在李白和高适因不同选择而各自奔波的同时,杜甫也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和父亲杜闲都曾在唐朝担任官职。虽然他们的职务不高,但足以给杜甫提供良好的教育,并灌输他忠诚于李唐王朝的思想。这一切与李白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白虽出身李唐皇室,但作为罪民的身份使得他从小便对社会持有不满情绪。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尽管职务微不足道,仅为“兵曹参军”,但他依然怀抱着忠诚之心,立刻前往北方,准备投奔唐肃宗。不幸的是,在前往灵武的途中,他被乱军俘虏,并被押回长安。杜甫因职位较低且当时名气尚小,未引起乱军的重视,因此相对较为自由。那首《春望》便是在被囚禁期间创作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中每个字句都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与无奈。
经过两年的困境,杜甫终于逃脱并冒着战火的危险,继续追随唐肃宗。最终,他于757年五月见到唐肃宗。当他见到唐肃宗时,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尽管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这一刻的细节,杜甫却被任命为左拾遗,专责为皇帝提意见,并推荐有用的官员。
4. 诗人王维
与杜甫的不同遭遇相比,王维的命运则显得更加复杂。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与李白、杜甫的经历大不相同。王维出身名门,年轻时便因才华横溢而名声远扬。他首次参加科举便中状元,成为太乐丞,经历过宦海浮沉,最终在安史之乱爆发时担任监察御史职务。战乱突如其来,王维被叛军俘虏。安禄山对王维的名声早有耳闻,于是立即任命王维为伪职,希望借此拉拢他为自己效力。王维虽无力反抗,却采取了以病为借口的消极抵抗,偷偷服药使自己身体虚弱,以逃避为乱军效力。
在被俘期间,王维创作了《凝碧池》一诗,表达了他对李唐王朝的深深怀念,其中的“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尤为人心。幸运的是,战乱结束后,王维的诗作成为他得以宽宥的关键,最终得以降职为太子中允,担任侍从太子的属官。
四位诗人各自面对乱世的选择虽有无奈,但每个人的选择都深深地印刻了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最终的结果,正是由这些选择共同决定的。
网址:同样经历安史之乱,李白、杜甫和王维的结局完全不同,原因何在? https://zlqsh.com/news/view/28902
相关内容
西蒙史话:一代诗圣杜甫真的是撑死的吗?堂堂一代诗圣杜甫,竟然是吃太饱“撑死”的?
李白和杜甫的诗现在很多人都会背,在古代他们可没那么出名
李白一首不为人注意的诗,精准预判了安史之乱和唐玄宗的下场
李白赠诗给好友,为何给孟浩然的一首诗,让大家都替杜甫抱不平?
你可能想不到,李白和杜甫都和李世民是亲戚,杜甫还是其直系血亲
阿 来||在成都,遇见杜甫
唐朝3大短命天才,如不早亡白居易、李白、杜甫定被取代
杜甫喝醉后一句话,让人瞬间明白他为什么穷一辈子,值得引以为戒
他比李白接地气,比杜甫乐观,比白居易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