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春晚明星现状,10位已经离开了我们,时光飞逝,经典永存
为什么鱼不会飞?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水里的自由,不想离开。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笑话分享#
1982年,第一届春晚的播出在当时娱乐业尚不发达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那一晚几乎成了全民的焦点,街头巷尾几乎都没人不坐在电视前观看。这场盛会迅速成为了家家户户讨论的热点,春晚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节目,象征着团聚和欢乐,渐渐地,它已经成为中国人每年春节的传统,无论年复一年,春晚都依然是我们期待的家庭时光。
如今,春晚常被批评为“越来越难看”,许多人表示对昔日春晚的怀念。每到这个时候,人们不禁想知道,第一届春晚到底是怎样的一场盛会?那些初登春晚的明星现在又在做些什么呢?
我们所说的春晚,通常指的是每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起,春晚成为了华人社会一年一度的最大综艺盛会,以其权威性、影响力领先其他各类春节晚会,成了全球华人过年的必备节目。
不过,春节联欢晚会最早的创办时间其实是1978年,直到1983年,它才转为现场直播,并在形式上进行了诸多创新,因此1983年的春晚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第一届”春晚,并且奠定了春晚这一文化新现象的基础。虽然1983年春晚有些许青涩,那时的晚会完全是现场直播,并没有现在的多次彩排和对口型录音,节目之间的衔接松散,穿插的“笨拙”与偶尔对焦不清的镜头,也让人感到一丝不适。
那个年代,一段并不精彩的相声节目,可能会占据二十多分钟,而李谷一、郑绪岚、刘晓庆等明星甚至能唱上三首歌。尤其是李谷一,她一人几乎撑起了整个晚会的演唱部分,唱足了十首歌,其中还包括与姜昆、袁世海的山歌对唱。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导演组创新性地设置了四部热线电话,观众可以通过电话点播自己喜爱的演员。当李谷一唱到第八首歌后,电视机前的观众纷纷打电话要求重播她的《乡恋》,这一过程中,虽然《乡恋》在当时曾因其被认为“低沉靡靡”而遭到批评,但最终在广电部长的决策下,决定播出。
1983年春晚不仅仅是一个娱乐节目,它给许多人带来了名气与挑战。例如王景愚,与刘晓庆、马季、姜昆共同主持了这届春晚,并出演了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默剧《吃鸡》,这让王景愚瞬间成名。但他也因此深陷“只会吃鸡”的标签,这让他有些烦恼,因为他不仅是一名演员,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编剧。春晚的演员们也穿着当时流行的高领毛衣和不合体西装,与如今定制西装的风格大相径庭,虽然这些服装显得有些“土”,但却让演员和观众之间拉近了距离,增添了亲切感。
尽管当时的春晚远不如今天如此精致,1983年的春晚却为中国电视综艺开辟了新的天地,成为了中国春节期间最重要的娱乐盛事。80年代的春晚节目内容多以主旋律歌曲为主,迎合了当时社会喜庆氛围的需求,并且涌现出了《难忘今宵》、《十五的月亮》等一系列经典歌曲。到了90年代,春晚逐渐注重情节和轻松的内容,语言类节目增多,像《懒汉相亲》、《英雄母亲的一天》这样的节目也成为了经典。
进入21世纪后,春晚的舞台变得越来越华丽,节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与草根明星成为了春晚的亮点,这些变化使得春晚的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加接地气。然而,尽管春晚不断创新,节目内容的高质量却依然是观众最为关心的。越来越多的创新和技术手段虽然提升了舞台效果,但真正打动观众的还是那些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节目。
如今,虽然有很多春晚的批评声,但每年除夕,全家人仍然会在电视机前聚集,讨论着春晚的点滴,因为它已深深融入了我们春节的传统和情感。
从1983年起,央视春晚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后来逐渐进入稳定期,但它依然是家喻户晓的文化象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春晚依然是中国人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球华人节日庆典的一部分。
网址:第一届春晚明星现状,10位已经离开了我们,时光飞逝,经典永存 https://zlqsh.com/news/view/33266
相关内容
星爷经典港片百看不厌,经典永不过时《喜剧之王》第一段2025年春晚,老百姓提出了3大期望,今年能否再重塑经典
央视春晚新风貌:流量与经典并蓄,共绘时代华章
春晚大变样!25位明星集结,这回真哭了!
变老后不忍直视的4位大明星,蔡明需人搀扶,成龙满头白发
柳永写给四位妻妾的诗词,一首比一首唯美动情,成为传世爱情经典
河南卫视春晚定档,播出时间最好,明星云集,堪比湖南台晚会阵容
时间飞逝,转眼间张碧晨和华晨宇的孩子已经五岁了
刚刚!春晚官宣!
“再经典化”之外 “跨经典化”如何为经典文本打开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