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VLOG|扬州:唱响运河盐商文化 汪鲁门故居和湖北会馆焕新亮相

发布时间:2025-06-23 20:11

漫步京杭大运河,领略运河文化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历史文化游#

在扬州古城一隅,大运河柔波轻抚处,静卧着这样一条文脉悠长的街区,历史上因盐业而建立、繁荣、兴盛,它就是位于扬州老城区南面的南河下,曾是明清盐商的聚居地。在这条运河滋养下的街区里,经过修缮的汪鲁门故居和湖北会馆焕新亮相,为扬州文旅再添璀璨地标,续写新时代的运河华章。

汪鲁门故居位于老城南河下170号,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盐商住宅群。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民国八年(1919年),由身兼官商儒三重身份的徽商汪鲁门修缮扩建,并以《尚书》“树德务滋”之意,命名堂号“世德堂”。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布局规整严谨,体量宏大,用料考究,装修精致,是江南典型的盐商大宅。宅邸以“九进串楼”布局闻名,“四水归堂”的庭院天井聚气纳福,“五岳朝天”的马头墙历经岁月洗礼,长115米的火巷纵贯东西,无扇无窗的高墙契合“暗室生财”的风水理念。纯楠木打造的大厅在扬州独一无二,厅内十四根立柱擎天而立。作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这座宅邸不仅是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是一部鲜活的两淮盐业兴衰史。

与汪鲁门故居一墙之隔的湖北会馆,是由湖北商人筹资创建的同乡会馆,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始建时规模较大,功能齐全,原占地千余平方米,主建筑分布在东西两个轴线上,由东、西两路组群布局,东纵轴线房屋原有前后共五进,有门厅、照厅、正厅、厢廊、后宅,西轴线住宅原有前后三进和院落。这里曾是两湖商人“片帆下扬州 江汉风云楚客话”的落脚点,更是“淮盐引岸楚省称最”的历史见证,修复后的湖北会馆,保留“串楼连通”的经典布局,月洞门侧的砖雕“牡丹迎春”与船舫小品相得益彰。磨砖对缝的门楼,曲如弓的卷棚椽,既延续荆楚大地的粗犷大气,又融入扬州园林的精巧雅致。

在这里,游客可开启一场沉浸式的大运河盐商文化漫游。闲坐于汪鲁门故居的楠木大厅聆听盐商轶事,穿行在湖北会馆的串楼追溯商帮风云。走出老宅,便可闻到毗邻的楽宴餐厅的淮扬细点的扑鼻清香,临窗眺望,又可见蜿蜒东去的运河悠悠。汪鲁门故居和湖北会馆这两个运河盐商文化的见证者,在一次次焕新中,成为扬州“让古建筑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

网址:运河VLOG|扬州:唱响运河盐商文化 汪鲁门故居和湖北会馆焕新亮相 https://zlqsh.com/news/view/41254

相关内容

“AI鲁迅”回故乡啦!“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在绍兴精彩起航
“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在绍兴启动
运河潮声里五重文化印记是什么?大运河文化讲习所主题宣讲为市民揭秘
在陆地交通闭塞的古代,城市该怎样发展——运河文化兴起
《闪耀吧!大运河》收官主题沙龙探讨“大运河因何闪耀?”
《红楼梦》缘何与大运河“密切关联”?大运河文化讲习所揭秘背后真相
运河畔的光影奇遇:当千年京剧遇上露天电影
《北上》大结局:运河见证爱恋,千帆过尽终成眷属
北上为运河史诗的厚重附上青春史诗的色彩
北京通州 沙画绘就千年韵 文化润泽万家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