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音乐剧《觉醒年代》这样走近青年

发布时间:2025-07-03 11:17

喜欢看电视剧,特别是那些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琐事趣闻# #老年人生活趣事#

音乐剧《觉醒年代》剧照。

张小群供图

《国际歌》再次响起,李大钊与陈独秀举拳宣誓的身影沉浸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此刻,舞台上下,百年前后的青年再次完成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音乐剧《觉醒年代》第六轮演出落幕了,时光仿佛倒回至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北京市委宣传部找到开心麻花团队,计划将其改编为音乐剧。而我收到邀请,担任该剧的艺术总监。我的内心其实挺忐忑——43集的电视剧如何以音乐剧的形式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精彩呈现?这是创作上最大的难点。

初期的创作思路一直在电视剧最精彩的几条故事脉络上徘徊。最终,我们决定跳出电视剧改编的思路,回归音乐剧的表达形态、创作理念和方式方法,重新讲述这个故事,重塑人物和情感。本着对电视剧的喜爱和对那段历史的崇敬,主创团队一次次与党史馆专家们座谈、向电视剧团队取经,到北大红楼深入研究和学习,力争让词和曲的雕琢充分贴近人物性格。

我和导演高瑞嘉一致认为,应该采用一唱到底的通唱式。通唱式音乐剧自带史诗气质,与作品的内容、主题天然契合,国际上诸多广受好评的经典音乐剧作品都是采用通唱式。而在国内原创音乐剧中,通唱式相对较少,因为其创作难度更大,需要将叙述性的台词都写成好听的歌词。歌词需要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既不能是大白话,又不能生僻拗口。音乐剧《觉醒年代》的剧本历经10余次颠覆性的修改,最终以约4万字的唱词,呈现百年前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音乐风格同样重要。动人的旋律是走进观众内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年轻的创作团队将爵士乐、电子音乐、说唱、传统戏曲等音乐元素植入不同人物,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风格的混搭自带热情活力,与当年革命者的年轻血性吻合。如留美回来的胡适,说唱急切且上扬,陈独秀的说唱坚定而充满力量,辜鸿铭的说唱配上浓浓的戏曲腔调。唱词密集且大多数是语速很快的重唱,很考验演员的功力。

创作过程中的困境和挫折,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剧中那些革命者们当年的心路历程。每次遇到挫折,大家都能从角色身上得到鼓舞,仿佛先生们带动着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目标和理想。在这部剧的表演中,陈独秀的扮演者于晓璘经历了从忐忑、寻找到慢慢享受的过程,即便已经演了95场,每一场戏、每一次演出依然会被先烈们的“高能量”击中。李大钊的扮演者王培杰说:“舞台灯光一亮,就好像触碰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我感觉先生就在身边,演出更像是与他们的灵魂对话,我要把那份赤诚和力量再传递出来!”6轮演下来,整个剧组都内化了这种“觉醒”之精神,舞台上气场和能量慢慢凝聚的过程非常美妙,这是一个充满魔力与力量的场域。

主创和演员大多与剧中人年纪相仿。在编剧王怡娃看来,青年人的热血不管是在百年前还是百年后都是一样的。我们希望通过创作,实现一场百年前后青年人的对话。也正是这样的创作初衷,使台词充满隐喻与交互的动态关联。许多年轻观众都是数次“刷”剧。一名年轻观众对我说:“我已经习惯了《觉醒年代》在我生活中的存在,每一轮演出都看,虽然台词和情节都快背下来了,但看到动人的情节还是会哭,还会被那个情境、那份真挚深深地打动。”主旋律作品能长演多年且深受青年观众追捧,我们整个团队都感到欣慰。

在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以音乐剧的方式继续点燃青年观众心底的觉醒与热情。同时,致敬生于青春、逝于青春的前辈们:“在那一天,理想会实现,答案会被看见。”

(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

网址:触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音乐剧《觉醒年代》这样走近青年 https://zlqsh.com/news/view/43805

相关内容

音乐剧《青年孙中山》试演,将于今年3月正式公演
从16、7岁开始算,这条音乐采风之路,@谭维维 已经走了20多年
年轻人给年轻人写歌,把热爱揉进音乐里
横琴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升级启航
央视首播!雷佳音、辛柏青、宋佳领衔主演,58集年代剧全员演技派
奏响2025的华美乐章,江苏交响新年音乐会陪你跨年
《致1999年的自己》反响不佳,年代家庭剧为何总被吐槽?
时间悄然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却让回忆更加滚烫
杨幂非遗封面引全网热议,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年轻人最爱的文化火花
视频|梦回港乐“黄金年代”,东莞邀人才共赴新年音乐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