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为何燕青李俊的结局那么好?你看他俩是怎么离开宋江的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时期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 #生活知识# #文学名著#
一、鲁智深为何说话不算数?
对于一些梁山好汉来说,当宋江的招安局势已经明确后,他们才真切地意识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鲁智深和武松。在宋江还未成功招安时,二人坚决反对,甚至鲁智深曾公开发出“招安就散伙”的豪言壮语。
他的原话是:“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可谁曾想,宋江不仅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坚定地推进招安。直到宋江顺利完成招安,鲁智深和武松却没有履行自己曾许下的“散伙”誓言。二人依旧留在梁山,参与了随后的征战。武松甚至为此断臂,而鲁智深也立下了捉拿方腊的大功。
这种反转的背后,隐藏的真相其实并不复杂,但却充满了深意。首先,从梁山的整体反应来看,支持宋江招安的显然是大多数人。尽管鲁智深和武松的强烈反对,但从其他人的反应来看,宋江早已看破了他们的心思,毫不动摇地推进招安。而鲁智深和武松,则渐渐意识到自己被孤立。像林冲、杨志、史进这些核心人物在这件事上都保持沉默,这种态度实际上意味着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宋江招安,而逐渐拉开了与鲁智深和武松的距离。
如果鲁智深和武松真敢兑现“散伙”的承诺,估计不仅会被梁山的其他兄弟孤立,甚至可能会遭到更为严重的后果。毕竟在梁山上大家享受的是“吃肉喝酒、分金分银”的豪迈生活,而此时,如果他们反对招安,势必自断与梁山的联系,甚至会被认为是背叛。实际上,这种时候如果再坚决“散伙”,不光是自绝于梁山,也可能是自绝于整个江湖。
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面对这种情势,鲁智深和武松究竟还能怎么做?他们不可能真就放弃江湖的权力和地位,不得不叹息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个“身不由己”并非单纯指无奈,而是深刻反映了他们所处的困境。
李俊也是这种境遇的一个代表。虽然他同样反对宋江招安,但李俊比鲁智深和武松更加聪明,他不敢公开与宋江作对,而是选择通过私下行动来拆台。例如,在梁山遭遇十大节度使进攻时,李俊擒获了一位节度使,并偷偷将其处决,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激化与宋江之间的矛盾。甚至在招安之后,李俊依旧心生不满。在与太湖四杰结拜时,太湖四杰曾提议他放下这一切,随他们一起去海外游历,李俊却说:“宋公明恩义难抛,行此一部未得,今日便随贤弟去了,全不见平生相聚的义气。”
李俊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意识到,若现在离开梁山,他便会与江湖彻底切割,失去一切。因此,他决定待在梁山,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个选择其实暗示了,即便他心中有不满,仍然要先保全自己的地位,再作决定。
然而,尽管李俊和燕青都有离开宋江的机会,为什么他们最终没有抓住这一时机呢?例如,在方腊之战时,林冲因风瘫需要照料,李俊和燕青完全有机会留下,不再为宋江效力。但他们却选择了冒险离开。李俊装病,燕青则留下书信,不告而别。
三、做人的底线不能突破
在《水浒传》里,能够不断突破自己底线的梁山好汉只有两个,那就是宋江和吴用。其他梁山好汉,甚至像李逵这种直爽豪放的形象,都有着自己坚守的原则底线。李逵从不近女色,而宋江却不惜低头去求李师师,只为了实现招安。
这种行为反映了梁山的悲剧:那些曾被逼上梁山的英雄、那些坚持“盗亦有道”的兄弟,竟然在宋江的带领下,渐渐偏离了原本的准则,甚至变得随波逐流。梁山的老大宋江,为了招安,什么都能放弃,甚至不惜走到无底线的地步。
至于林冲的风瘫问题,李俊和燕青看得出来这是个绝佳机会,然而他们却没有因此出手。真正跟林冲有过生死之交的,是鲁智深,如果他还在,肯定会主动承担照顾林冲的责任。然而李俊和燕青与林冲并没有太深的交情,反而他们更像是宋江和吴用一样,把个人利益放在了最前面。
李俊和燕青的精明并不代表他们不能看清时局,而是他们深知不能突破做人底线。如果他们真的为了“自保”而利用林冲的悲剧,来换取自己的利益,那么他们就与宋江和吴用无异了。最终,李俊和燕青保持了他们的底线,不随意突破,在“知进退,懂取舍”上做得相当精妙。
四、能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武松的断臂,让他对回京受封不感兴趣。宋江作为他的结拜大哥,本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但他却依然要求武松照顾风瘫的林冲。这个画面显得异常冷酷,仿佛武松和林冲两个英雄人物被抛弃成了“废物”。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江的冷漠和无情,令人痛心。
然而,宋江为何曾拥有如此高的声誉?为什么当初口碑如此爆棚?其实,这一切的反差,恰恰暴露了宋江内心的改变。在燕青和李俊眼中,这一切无非是证明了宋江已不再把梁山的兄弟放在心上,权力和荣华富贵才是他真正追求的目标。因此,李俊和燕青才敢选择离开,尽管这充满了冒险。
所谓“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正是这些聪明的梁山好汉能迅速看清形势的原因。他们早就看透了宋江的心思,并不需要等到大事发生,便能从微小的细节中察觉到未来的走向。正因如此,李俊和燕青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选择,保持自己的操守,并最终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总论分析
综合来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并非仅仅是个借口,而是一种无奈的现实。真正的梁山好汉,要懂得“知进退,懂取舍”,保持自己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高浪急的江湖中生存得更久,而不是被权谋所左右。
网址:水浒传中,为何燕青李俊的结局那么好?你看他俩是怎么离开宋江的 https://zlqsh.com/news/view/44572
相关内容
《水浒传》中宋江利用兄弟圆了他的当官梦《水浒传》心计榜第一,连骗宋江三次,最后结局却出奇的完美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怎么样了,是死了,还是失踪了?
他是水浒中结局最好的人,认清宋江,谎称回家探母,最后一去不返
宋江死之前,为何要毒死李逵?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水浒传:武松和宋江认识那么早,为何不是宋江的心腹呢?
关于《水浒传》中的六个谣言,你信了几个?
他是水浒中结局最惨的人,识破宋江,谎称回家省亲,结果一去不返
《水浒传》被低估的步战高手,他一招放倒燕青,有实力单挑武松
水浒传中,为何宋江不让武松娶美貌的扈三娘?原因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