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花朵啊,它的名字叫勇气

发布时间:2025-07-14 12:59

在公园发现一朵独特的野花,记录下它的名字和美丽瞬间。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自然生活小确幸#

“亲爱的诺斯小姐,非常感谢你让我回想起我在各个国家见过的相当生动的场景……与你相比,我的思想是贫瘠的。”

——查尔斯·达尔文

引用伟大的达尔文的这段话,并非以此为本书作者玛丽安娜·诺斯女士的成就背书,而是表达一种惺惺相惜。看过《花朵与探险2》这本书,会觉得这位同样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博物学家、植物画家,值得所有的赞美。她的内在和她的作品一样,时至今日仍旧带来惊喜,仍旧神采奕奕。

1882年,在南非进行创作的诺斯

南非正在开花的大花假虎刺以及蓝牵牛

玛丽安娜·诺斯(后文简称诺斯)女士是个真正做到了“走马观花”的人,因为在她生活的维多利亚时期,环游世界、探访植物时绝大部分时间都要坐在马背上或者马车里。依靠着这种“从前慢”的交通工具,诺斯用画笔记录了全球900多种植物。《花朵与探险2》在470余幅植物与风景画作之外,又首次公开了三万多字的探险手记,再加上《花朵与探险1》中的400多幅图,读者不仅几乎拥有了伦敦邱园的整个诺斯画廊,还能通过文字身临其境一番。

“只有无知的傻瓜才会认为一个人喜欢甜的就不能喜欢咸的”

看诺斯女士的探险手记是件挺有乐儿的事。这位小姐不愧是英国人,虽然是异域探险中写的手记,仍旧不时露那么一点儿本土英式幽默的峥嵘——当然也多亏了本书有位优秀的译者。在1871年,诺斯于北美旅行途中,沿着美国东北部海岸游历时,当地人还告诉她,翻过悬崖后有一棵据说“在这个国家没有其他同样”的柏树。可能是期望值拉得太高,亲眼看过那棵树后,诺斯女士决定实话实说,她在手记里写:但在我看来它就像普通的“红柏”——有什么稀奇?

除了“内心小剧场”,诺斯也会和朋友吐槽。她记录道:“我们所知的最大乐趣就是去看看那些从未踏足的非凡国度,而唯一能跟这种乐趣相媲美的则是安静地待在家里。只有无知的傻瓜才会认为一个人喜欢甜的就不能喜欢咸的,那些人只会抱着一个念头,从不尝试体验新事物。”这一番议论,放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其实仍然适用。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工具进化到哪一代,能够推动人类进步的都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索,而非固步自封、在固有的圈圈里打转转,拒绝认识、了解、尝试新东西,对新体验畏如洪水猛兽。

更为可贵的是,诺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虽然这是该国历史上极为自豪的一个阶段,但那个时代的女性却有着自身的困顿。比如,虽然在1882年,英国就通过了《已婚女性财产法》等法律以逐步改善女性权益,但社会仍以“家庭天使”这种理念为核心将女性禁锢。当时的社会主流观点认为,一个完美的、受人尊敬的女性,其价值应体现在家庭中的牺牲精神和作为道德天使的角色中,实现的唯一途径便是婚姻。未能婚嫁的女性会被贴上“过剩”“多余”“古怪”等标签,遭受排挤和歧视。无论是就业还是受教育,女性都面临着玻璃天花板,但女性的力量与智慧是无论如何也按压不住的,男性越是威压,女性的光彩就越是炫目。

就像我们的诺斯女士,她出身优渥,祖上不乏高官,父亲是黑斯廷斯地区的自由党议员,母亲是男爵家的小姐。诺斯的父亲热爱旅行与自然,总会带着家人各处游览,还进行过为期三年的欧洲环游。在那个年代,画画被认为是最适合年轻淑女的消遣活动之一。诺斯虽然只是接受家庭教育,但她很快展现了绘画方面的天赋。她曾接受有“女王的花卉画家”之称的瓦伦丁·巴托洛缪的指导,她和知名的博物学家、画家与诗人爱德华·李尔是好朋友,并从后者那里获得了重要支持。1867年,澳大利亚画家罗伯特·道林教会了诺斯怎么画油画,从此她就爱上了这种对于植物画来说并非惯例的画法。

从年轻时,诺斯便认为宗教是“胡言乱语”,婚姻是“可怕的实验”,女人婚后会成为“上层仆人”,而旅行伙伴是“令人厌烦的”。她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厌倦刻板的舞会和社交活动。1856年,诺斯父亲的好友、时任邱园园长的威廉·胡克爵士将一枝开花的华贵璎珞木作为礼物送给26岁的诺斯,这是这种被誉为“缅甸的骄傲”的华丽植物第一次在英格兰开花。娇艳的花朵激发了她去热带地区探访的强烈渴望。在一直宠爱她、陪伴她的父亲去世后,人到中年的诺斯决定突破当时女性不能独自旅行的限制,为了梦想,独自走上环球之旅。她意志坚定、兴致勃勃且不缺钱,一心向往旅行与自然。观察、探索和记录世界上植物的奇迹,才是诺斯的兴趣所在。

“我看到一只麻雀一般大小的蜘蛛,它的爪子像天鹅绒一样柔软。这样的地方怎么会枯燥呢”

相信每个看到诺斯作品的人都会忍不住赞叹,那些花太美了。普通人穷其一生恐怕也无法亲眼见到那么多植物,而诺斯用画笔记录了一切,要知道有些植物生长的位置很偏僻,有些花朵花期很短,这些都要求画家脚下不畏艰辛、手上技艺熟练。诺斯的画独树一帜,不光有植物,还有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甚至还有劳作的农人、正在交易的小贩,这些活泼的、生动的元素,使得诺斯的画很难被单纯称作植物画。

诺斯的文字也一样的灵动——当然并不是她蓄意运用了什么写作技法,而是探险本身就是件令人着迷的事情,哪怕只是白描就足以引人入胜。她写自己在里约热内卢的见闻时,兴致勃勃地说:“这里到处都是奇妙的蜘蛛网和巢穴。有一次,我看到一只麻雀一般大小的蜘蛛,它的爪子像天鹅绒一样柔软。这样的地方怎么会枯燥呢?”有蜘蛛恐惧症的读者读到这种代入感极强的描写,恐怕已经吓得汗毛倒竖。不过,定定神……天鹅绒般的蜘蛛爪子,只要不碰到,大概也是很有意思的吧。维多利亚时代的诺斯女士,你很会吓人啊。

在西印度群岛的旅行中,诺斯女士见到了最美的日落,她写道:“金色的余晖融入纯蓝色的天幕中,如此突然,却又如此柔和,以致人们很难说出任何一种颜色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在哪里结束的。”她的比喻也不乏神来之笔:“夕阳的颜色”像“斑尾林鸽的胸脯一样柔和”,云层笼罩着太阳,但又留下了一丝开口的景象看起来“像一只长着红睫毛的金眼睛”“所有的山都有参差褶皱的肌理,就像被用过多次的牛皮纸”……这样的句子一看就不是出自文学家之手,但谁又能否认它们的活泼有趣?

《花朵与探险2》(英)玛丽安娜·诺斯 著余天一 译/导读中信出版集团

“幽默感往往是我独自旅行时最有用的朋友,对我的帮助远远超过任何数量的金钱(或男人)”

比文字更有趣的,是诺斯女士本人。即便是在今天,当职业旅行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19世纪的女性了。没错,诺斯女士确实是继承了一笔钱,但只要她结婚,按照当时的法律,这笔钱的支配权就转移到了她丈夫的手中,所以她必须保持单身才能保证自己的旅行预算。而且,无论在哪个时代,旅行中总会遇到麻烦,各种状况层出不穷才是常态。对此,诺斯表现出了强大与幽默。有一次,她的搬运工因为某些琐事打了起来,诺斯没着急没上火没拉架,干脆在旁边看风景,等到搬运工们握手言和之后,再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接着走。她在旅行日记里披露了自己独自上路的秘诀——幽默感往往是我独自旅行时最有用的朋友,对我的帮助远远超过任何数量的金钱(或男人)。

诺斯并不能简单地被目为“植物猎人”,她找寻并记录下那些奇花异草只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而非某些宏大叙事的驱动。她经济独立,所以也不需要依附于大公司或者商会等机构,更不需要贩卖作品来谋生。恰恰相反,她对某些贵族颇有微词:“这些大人物有一种习惯,他们看上什么就索要什么,根本无法接受被拒绝,我才不愿意把我千辛万苦画出来的素描送出去呢。”于是,为了避免和某个趾高气扬的大人物碰见,诺斯会躲到石头后面。她不是不会社交,也不是不懂这些大人物可能会对她的探险事业有所帮助,但她更尊重自己。

最终,诺斯的848幅画作归属于启发她走上这条“花朵与探险”之路的邱园。至今,玛丽安娜·诺斯画廊仍然是英国唯一由女性艺术家举办的永久性个展。为了回馈邱园,诺斯建议将画廊作为游客的休息场所。这里的装修也由诺斯亲力亲为,特别是,她亲手在门框周围画了茶树和咖啡豆——既然当时胡克爵士不同意画廊提供茶和咖啡,那偏要逗个哏——玛丽安娜·诺斯手里的这支画笔,永远只听自己的。

沙捞越的古晋河口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康夫

网址:最美的花朵啊,它的名字叫勇气 https://zlqsh.com/news/view/44952

相关内容

最美的花朵啊,它的名字叫勇气
气质女神,身材火辣性感的大美女,就是不知道叫啥名字
在繁花似锦的季节里,她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带来了无尽的美好与期待
当他叫你哪个名字时你最喜欢呢? :Kon dee :想回家吗?
这个穿花朵裙的宋轶太美了
女儿强大后,妈妈就有了名字,妈妈的名字还被写在了最前面
李清照写过最懒的作品,全诗出现17个“花”字,重复度高却成名作
36岁景甜现状:穿紫色花朵裙美得无死角,是“老天爷赏饭吃的脸”
杨幂镂空花朵裙,美貌更上一层楼
沈月身着傣族服饰展露甜美笑容 侧编麻花辫点缀花朵尽显清新气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