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版本《红楼梦》看经典如何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23 18:49

《红楼梦》是经典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经典著作#

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传环球(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作品新媒体运营管理人才培训》在京正式开班。

7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执行秘书长石中琪作为主讲人,以“《红楼梦》经典化的演进历程”为主题,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进行了专题授课。

石中琪表示,《红楼梦》非生来即经典。在古代社会,“文学经典的合法性建立在政治、宗教、道德的基础上,文学作为涵养性情的文化资本,作为寓教于乐的基本手段,作为赖以证明自己文化贵族身份的文化修养的润身工具,其美学特性并非是首要的。”是以旧红学时代,传统观念影响之下的《红楼梦》,除了文人的娱乐消遣,在正统学术话语中只能作为一种“经典之辅”而存在。

在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下,红学考证派应运而生,并在与索隐派论战中牢牢树起“新红学”的大旗,从此成为红学研究的主流。新红学以其严肃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考证方法,在作者、续书以及版本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确立了对《红楼梦》的基本认识,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使红学真正获得了正统学术研究的品格,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学术研究中轻视小说的观念。

对于新红学的问题与局限,石中琪也发表了个人看法。他认为,新红学考证内容有一个中心论点:《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隐去真事的身世自叙。但《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人生日记,硬把《红楼梦》中的描写和曹家故实一一等同而论,无异削足适履。新红学看到了索隐派的根本缺陷,但其“自叙传”说仍然认为小说背后还有“本事”,只是把索隐派的民族血泪史换为曹家的衰败史;新红学质疑索隐派的“猜谜”,却忽略索隐派化小说为纪实。从而,科学的红学仍然是史学,虽收宣传之效而立意已偏。

在石中琪看来,新时期以降,由于新方法、新观念的借鉴运用与论争探讨,使得红学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展示出更为蓬勃的生机,红学史也进入最为辉煌的一个时代。

讲到“文化经典”的真正确立和红学研究未来发展的新范式时,石中琪则说:“考察《红楼梦》经典化的学术历程,对举《红楼梦》中文化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红楼梦》,也是对红学研究未来发展的警示:若仅仅着眼于西方理论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跌入唯理论陷阱的危险;而中国本土经验的丰富、复杂与多元,使得我们可以引入某种西方理论范式作为参照却不能将之奉为圭臬,更不能将中国研究降格到某种围绕西方理论来补充中国案例的层面。”

“经典化了的《红楼梦》确实是古代小说的一个范本。这一范本累积演进的过程,大致上经历了一条从经典之辅到学术研究经典、再到文学经典而渐趋成为文化经典的途径。百年红学,风起云涌,其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紧密相关,亦是百年中国学术思潮乃至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石中琪说。

课程在学员们的积极发言中结束。本次课程内容兼具历史脉络与理论深度,兼具学术性与启发性,令学员们受益匪浅。学员纷纷表示,本次授课不仅深化了对《红楼梦》文学价值的理解,更启发了对“经典何以成为经典”的思考。

(图片拍摄:王大卫)

责编:勾晓庆

网址:从多版本《红楼梦》看经典如何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https://zlqsh.com/news/view/46840

相关内容

从红楼梦里结诗社,看隐藏在千年文化传承里的秘密
00后会买账吗?70年经典越剧《红楼梦》,为年轻人焕新改妆
《红楼梦》要拍动画电影了,经典IP为何受青睐
《大梦·红楼》周年焕新:亲子家庭沉浸式“入梦”六小时
“再经典化”之外 “跨经典化”如何为经典文本打开新格局
从“杨寿天”到“陈长子”,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含金量还在上升
来罨画池 87版《红楼梦》化妆师帮你画黛玉晴雯同款美妆
清代女性如何接受《红楼梦》
江苏省红楼梦学会走进南京鼓楼第四军休所举办红楼梦普及推广活动
曹雪芹如何成了《红楼梦》的作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