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吴冠中:小个子画出大世界,百年后依旧闪光
《构图大师眼中的世界》收集了多位大师的摄影构图心得 #生活知识# #摄影技巧# #摄影构图书籍#
刘绍荟与吴冠中先生合影
吴冠中先生百年祭
◎刘绍荟
哦!吴冠中先生已经一百岁了!
翻看着他的自传《我负丹青》,欣赏他的精彩画作,我还真的不能相信一代大师燃烧的艺术生命之火已经停息,尊敬的冠中老师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八年了。
从酣畅洒泼、水墨淋漓的《小鸟天堂》,到苍茫厚实、斑驳古朴的《高昌古城》;从简洁明快、雅淡清韵的《水乡》,到灯红酒绿、点线交错的《香港夜景》;从《接天莲叶胜于碧》的池塘《荷》,到虬曲伸张、绵延夯实的《黄土高原》......我醉倒在那些雄奇、清韵、梦幻、欢愉的神妙境界之中,冠中老师那清癯 刚健、神采奕奕、谈吐睿智、平易淡定的形象又一次鲜活起来,他的灵魂在他的作品中穿行,我看到时光的流逝不但没有将他的印痕磨灭,相反,倒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他让我们坚信,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就是他。
吴冠中 白桦
97cm×180cm 纸本设色 1991年
20世纪,以五四运动爆发作为象征,西方文化蜂拥而至,美术亦不例外。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为代表的新艺术家,怀着改革中国陈旧艺术传统的雄心壮志,到西方寻找新的艺术养分,来建立新新时代新的现代艺术。徐悲鸿选择了把西方古典艺术传统中的现见实主义手法和中国文人水墨画传统相结合,而林风眠则选择了把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最新的观念和中中国厚实的民间艺术传统相结合,这两条路基本上代表了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在东西结合道路上两种不同的方向。
1949年以后,由于政治体制的需要,创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徐悲鸿的现实主义道路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中国美术的主流。而以林风眠为代表的这条创新之路则因为西方现代流派被扣上了“资产阶级腐朽艺术”的帽子而长期受到打压。特别是到了“文革”时期,更是受到打击和迫害。林风眠因此坐过监牢,张仃挨批斗,庞薰琹成了“右派”,黄永玉被打成“黑画祖师爷”,吴冠中被逐出中央美院......
老子日:“反者道之动。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到它的反面。“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来,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也就迎来了新的转机。当冠中老师背着粪筐,虔诚地画着那些麦田、农舍、石碾、苞谷时,就预示着,那坚毅厚实、雄强饱满的艺术原种即将破土而出,蛰伏的潜龙即将喷薄而出、一飞冲天。果不其然,在其后短短的十多年里,冠中先生用他的作品征服了中国、征服了世界。他创造了当代中国画坛一个又一个奇迹!他是二百年来第一个入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中国人。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收藏其巨幅彩墨画《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给他“巴黎市金勋章”。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他的作品成交额达几十亿元,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文集10余种、捐赠作品数百幅....他掀起了一场关于艺术形式美的大辩论,几乎颠覆了“内容决定形式”的金科玉律......
吴冠中 韶山
47cm×109cm 纸本设色 1977年
冠中先生形体瘦小,但他高大的艺术形象如鹤立鸡群,昂然屹立在艺坛之上,熠熠发光,令那些伪大师们相形见绌。
我看到:冠中老师走南闯北,采风猎景。攀山跳石,涉水过江。在多变的自然中,不分寒霜酷暑、雷电风雪,为了画画,几乎练成一身特殊的筋骨。他因地成形,移步换影,追求速度中的画境。移山填海,调树移石,以神迂而不以目视,摄取物象之神形。
我看到:冠中老师笔意纵横,刚柔并重。意颖奇幻,笔率神颠。有惊蛇攀藤之力,排云列阵之势,龙翔凤舞之形。形随笔立,笔寓于形。在变化飞动中用墨,矫健苍劲中用笔。不落畦径,不入时弊,秀韵横生,磊落大方。无剑拔弩张之态,无尘俗之气。
吴冠中 黄河
145cm×368cm 纸本设色 1997年
我看到:冠中老师手握饱蘸墨汁的毛笔挥洒,这是中国式的,而毛笔的运动却是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引导,他苦苦经营斟酌两种文化的中和协调,他喻自己的艺术与生命为长线一端的风筝,风筝任意东西却被线牢牢地牵住,扎根于中国之土地一他曾仔细观察并热爱的大地。这是他艺术观念的核心。
我看到:冠中老师竭力将他在西方学到的形式美移植到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并能在西方现代形式美与中国传统的意境之间架设桥梁,他创造的这座桥,是东方与西方、人民与专家、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桥,由此可以创造出属于中国人,同时也属于世界的艺术品。
吴冠中先生是伟人,但在我的心目中,他又是一个平凡的人。
2006年冬天的那一幕,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从桂林赶到北京参加母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六十周年校庆。在刘巨德伉俪的引荐下,我有幸拜见了冠中老师。与冠中老师约定的时间就是一个小时的交谈。我赶紧打开带去的白描写生长卷《叠彩远眺图》。这是我1985年调到桂林时,在叠彩山上画的一幅全景白描写生。画幅有50厘米高,近5米长,把桂林市的东西南北中都囊括其中,尽收眼底。没料到的是,吴先生已经近九十高龄,还是那么认真地观看我的作品,一边看,一边讲,赞美他认为画得好的地方,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他认为不足的地方。我由衷地感动。一个画家创作一幅作品, 犹如生孩子,最渴望的事就是盼望知音,希望观者进入画中,感知创作者的艰辛。作为我的老师和前辈大师,吴冠中先生直抒己见,坦诚交谈,这种对艺术的真诚和对后学者的关爱,永远成为推动我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真谛的动力。吴冠中先生还为这幅画专门题词。事后刘巨德告诉我,这对吴先生来说,也是破例的。
吴冠中 黄河东去
96cm×180cm 纸本设色 1986年
然而与冠中老师的缘分,还要追溯到1981年。那一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云南省文化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云南十人画展”,我是参展者之一。《美术》杂志在展览期间组织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吴冠中先生在会上发表了“美术的立国之本在于美”的著名论断。他说:“美术作为一个独立国,有两个强邻压境,一面是文学,一面是摄影,你要讲构思、主题,你搞不过文学,论形象逼真你搞不过摄影,这两大友邦压境,我们几乎没有立国之本。美术的立国之本在什么地方?立在美上。我们要以美为社会主义服务,以美提高人民的情操。 “云南十人画展”就是以绘画手段,以美来吸引人的。”这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针对一味强调政治主题决定论而长期忽略艺术形式的状况而提出的“形式美”问题。这一振聋发聩的意见对于当时参展的云南画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之后,我与蒋铁峰等成立了“云南现代重彩画会”。我们高举“唯美”的大旗,以关注人的生命体验为精神显现,看重愉悦视觉的装饰功能,强化视觉审美的形式美感。创立了“云南现代重彩”这一新样式,并于1982年在香港大会堂成立甘周年之际举办了“现代重彩画展”。
由林风眠开创、吴冠中先生发扬光大的中西结合之路开启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光辉历程。在我们痛切悼念失去吴冠中大师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继承吴先生的艺术精神,深入研究其留传下来的这笔宝贵的艺术财富,沿着他所开拓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2018年
吴冠中 草兮草兮
48cm×45cm 纸本墨笔 1999年
吴冠中 祈祷
138cm×178cm 纸本设色 1996年
吴冠中 百草园 纸本墨笔 2005年
吴冠中 太行雁去
95cm×180cm 纸本设色 1991年
吴冠中 吴家庄
68cm×137cm 纸本设色 1993年
网址:大师吴冠中:小个子画出大世界,百年后依旧闪光 https://zlqsh.com/news/view/48022
相关内容
画坛巨匠——吴冠中高山仰止 来“我负丹青——吴冠中艺术展・深圳特展”看大师风采
【中国古代画家排行榜】“吴带当风”吴道子
吴冠中书画《桃源人家》
张大千传奇女弟子,中年丧夫艰辛养大8子,如今一幅画值一套房
大S离世才4月,外甥女就用她作画狂赚百万,小S也默许
中国画家崔景哲在哈佛大学举办讲座,中国书画闪耀世界名校
吴大羽、李铁夫……这个展览汇聚中国近现代重要油画家作品
中华小姐世界冠军白舒出席选美盛典
大张伟献唱闪光的夏天,舞台回归职场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