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化身“竖店”!短剧行业的财富秘诀藏在这三大核心支柱中

发布时间:2025-07-30 04:48

沿着黄河干流,从郑州到兰州感受中国北方的壮丽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自驾游路线#

七月的郑州炙热如火,然而,炙烤的不仅是空气,还有各大影视基地内日夜不停的拍摄现场。推开郑州中牟新区的摄影棚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导演天浩正在调度演员,楼下则是精心布置的“庄园宴会厅”,隔壁棚是“ICU病房”,电梯直接通向豪华的“总裁办公室”——这座被誉为“竖店”的城市,早已将整个短剧产业链深深嵌入了各大园区之中。

在郑州,从事表演的95后演员陈金溪告诉记者,“这里主角的日薪能达到2000元到1万元,配角也能拿到800到1500元。拍摄机会多,离家又近。”刚从北京回到家乡河南的她,已经拍了几部短剧,计划与当地演艺公司签约。她的选择,实际上并不是个例。

63岁的南京演员卜相林,两个月前来到郑州拍摄短剧,至今还未回家。“每次刚到高铁站,导演的一个电话就把我喊了回去,甚至有一次我差点到南京了,结果又被喊回郑州拍戏,”他笑着回忆道。

如今的郑州,已成为全国微短剧产业的中心地带。被誉为“竖店”的城市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产业密码呢?

一组数据揭示了河南微短剧产业的爆发力:河南省的微短剧制作和播出量,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产能占全国约四成。2024年,全省备案微短剧超过5000部,其中557部作品累计1465次进入全国短剧热力榜。

在郑州的凤凰城商场南城,传统的家装市场大楼内,瓷砖、卫浴展厅的招牌上,悄然悬挂着醒目的“剧商”广告。这座2009年开业的家装市场,已经将南城四楼改造成了一个包含医院、警察局、总裁办公室等20多个场景的微短剧产业生态基地。李启轩,凤凰剧商的导演,介绍道:“剧本大约需要7到10天定稿,拍摄则只需3天。”他的团队已经推出了《陆总是不老女神》、《唐总离婚后,烤肠卖疯了》等12部“剧商”题材短剧。这些作品采用“短剧商业”模式,通过剧情植入产品,实现“内容—流量—电商”的闭环。

在距离凤凰城仅25公里的大志影视基地,时代变迁的家庭场景、现代化医院、霸气总裁办公室等30多个风格迥异的场景,随时准备迎接剧组的拍摄。赵建亭,基地负责人透露:“试营业仅两个月,就吸引了全国近300个剧组前来拍摄,一天最多接待10个剧组。”

数据也证实了产业的火热。货拉拉的数据显示,郑州影视基地周边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5%,而凌晨时段的影视物流订单占比已经达到了3%。一些初创剧组甚至直接使用货拉拉作为道具车,以此节省启动成本。

**成本洼地:中原枢纽的天然优势**

郑州短剧产业爆发的首个支柱,正是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成本优势。作为中原的交通枢纽,郑州铁路、航空网络的密集程度大大降低了剧组人员和设备调配的成本。大志影视基地负责人刘晓丹表示:“郑州交通便利,拍摄配套完善,不仅北京、西安、广州的短剧公司来此拍摄,还有很多同行租房定居。”

与横店、北京等传统影视基地相比,郑州在人工成本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主角的日薪从2000元到1万元不等,而有一定表演基础的配角日薪也可达到800元至1500元。这样的成本优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业者涌入郑州,形成了一股人才迁徙的潮流。

**产业链条:从单打独斗到军团作战**

郑州短剧产业的第二大支柱,是一个完备的产业链集群效应。如今,郑州已经形成了“十分钟找齐灯光组,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的产业效率。全市拥有超过千家微短剧企业和14个规模化拍摄基地,每天运作的剧组近百个,固定从业人员超过五万人。

本土企业日新阅益,从原来的网文公司转型,已经构建了“剧本开发—拍摄—发行”全流程体系。创始人侯超透露:“今年6月,我们单月拍摄的短剧已经达到180部,占全国市场的近四成份额。”该公司在新乡建立了河南省最大的室内竖版构图实景棚。

天桥短剧,作为郑州唯一的全产业链短剧平台公司,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到14亿元,投放短剧超过1000部,旗下账号的累计粉丝量也突破了10亿。DataEye最新榜单显示,郑州企业三笙万物和乐不可吱,分别位居全国微短剧行业百强承制榜的第三和前十。

**人才虹吸:年轻血液的创业沃土**

郑州短剧产业的第三大支柱,是强大的年轻人才储备与回流。据统计,郑州短剧产业中,超过70%的从业人员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核心工种的月薪普遍过万。

导演程川在2010年就开始从事拍摄工作,常年在全国各地的剧组间奔波。去年6月,他带着团队回到郑州,投身短剧拍摄工作。“河南有大量影视相关从业人员,像许昌鄢陵的‘灯光村’,有很多从事灯光、摄影、服化等工作的人。以前,他们大多都要‘北漂’或者‘横漂’,但现在他们可以在家门口找到满意的工作。”程川说。

**市场挑战与行业变革**

然而,郑州短剧产业的飞速发展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挑战。产业链上游环节相对薄弱,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多数短剧公司依旧聚焦在生产制作环节,而在剧本原创、IP孵化、平台渠道等上游领域,郑州还未形成优势。

此外,各个区域的影视基地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整合度还有待提升。专家建议,要明确各地的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竞争,并推动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以促进设备与人才的高效流动。

**未来展望**

2024年下半年,短剧行业的商业模式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付费模式正在逐步向免费模式转型。DataEye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2月,免费短剧市场的占比从11%上涨至近60%。这也使得短剧的变现逻辑发生了转变——平台通过用户观看时长分账,而内容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郑州在短剧产业中,凭借成本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和人才回流,正加速成为国内微短剧创作的高地。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以及市场活力的迸发,这座“竖屏之都”正在迈向百亿级市场的未来。

**结语**

郑州的短剧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而这些短剧,是否已经刷过你的屏幕?你怎么看短剧产业的未来?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一起讨论!

网址:郑州化身“竖店”!短剧行业的财富秘诀藏在这三大核心支柱中 https://zlqsh.com/news/view/48417

相关内容

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为行业精品化释放出何种信号?
粤艺人才“大比武”!广州粤剧院举办2025年度业务考核
苏州这一夜,70多位短剧演员走红毯,没了美颜滤镜,遍地普男普女
暑期追剧有艺思 到郑州大剧院抢鲜看“好戏”
于正监制、800万投资的《吉天照》失利,长剧公司能做好竖屏短剧吗?
短剧《我化风行万里》热门短剧热门短剧短剧路还在继续梦还在期许
香港国际短剧有限公司成立 打造全球短剧产业新枢纽
中国地名学会傅氏文化专业委员会河南省理事会在郑州成功成立
郑州剧而益科技有限公司:短剧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行之路
“霸总文学”海外爆红,短剧成全球文娱创业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