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的中年孤独,有钱也填不满

发布时间:2025-08-11 16:17

旅行中的孤独有时也是一种独特体验 #生活乐趣# #乐趣# #旅行乐趣#


这两天我一直在追《姐姐当家》,王琳的独居日常看得我心情特别复杂。

我注意到,节目里王琳是唯一一个没有亲人做客观察席的人。

她一个人住一栋别墅,有宽敞的院子。

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和狗狗说话。

表面看,这样的生活,有钱有闲,对于很多中年女性来说,简直不要太快乐。

但用她的话说:她是一个很“一个人”的一个人。

从小父母重男轻女,未被真正地疼爱过。

十几岁就开始给全家做饭。

年轻时嫁过两次,也都散了。

最难的时候要靠安眠药才能睡着。

这么多年,她不靠男人。

努力拍戏、挣钱养家、尽力托举儿子、照顾年迈的父母,样样自己扛。

可谓拼尽了全力,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

她总跟儿子说:“生你痛,养你累,但我生下了全世界最爱我的人。”

家里家外,单枪匹马的她活成了如今的千军万马。

能感受到她的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无法忽视的生命力。

但这种生命力的背后又似乎让人有隐隐的心疼。

一个内心如此强大的女人,强大到只剩下孤独,而没办法给自己快乐。

儿子成了她生活里唯一的精神解药。

只要在家,每天窝在沙发上等电话就是她“最期盼”的时刻。

那一刻感觉她好像什么都有了,但又感觉她什么都没有。


节目里有个片段:

王琳在等儿子电话时蜷缩在沙发上,手指反复划着屏幕。

电话接通后,她哽咽着说:“别人都有家人陪,只有我整天一个人。”

儿子发现母亲在录节目后,很介意两人对话被公开,说:“这是很奇怪的。”然后挂掉了电话。

没想到她整个人瞬间炸了。

其实我挺理解她的。

当年她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儿子能考上大学。

如今,儿子真的考上了,远赴美国求学,却要饱受思念之苦,反而不快乐了。

被挂断电话后的伤心崩溃,恰恰反应了她内心的孤独:儿子好像不那么“需要”她了,她的情感支柱被晃动。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试图用拼命打扫卫生来掩盖这颗无处安放的内心。

她会把茶几擦得发亮,容不得水龙头有半点污渍,地毯需要梳得特别整齐。

她对“干净”的执念,像极了内心世界的一座孤岛。

其实,那么多年来,她的强大,是用“忙碌”和“洁癖”包装出来的。

对于当下的王琳来说,很显然:

她仍然可以强大到有能力去做所有的事,唯独没有能力做好“让自己真正快乐”这件事。


这么多年来,王琳为了摆脱这份孤独,她也尝试想把自己的生活搞得热闹起来。

她去《浪姐》,去《怦然再心动》征婚。

她穿白色婚纱走秀,直播间带货神采飞扬,满世界飞去舞动人生......

工作之外,还不忘倒腾保养自己。

一个54岁的女人,活得像个30多岁的小姑娘。

但她从不说自己“冻龄”。

她说:“我只是想自己不被淘汰。”

可结果是什么?

填满时间并不意外着填满内心。

其实,她很清楚,热闹是暂时的解药,并不是真的享受。

回到家里,当她又不得不面对和儿子的关系,孤独感又再次把她击溃。

不得不承认,人类是多么害怕孤独啊。

为了摆脱孤独,我们发明了各种方式对抗孤独。

而恰恰是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反而会让我们越来越孤独。

节目中有个细节,看得我心被揪了一下:

当她被问到“你现在适应一个人的生活了吗”,她的表情一直在躲闪,甚至把脸侧过去,语气也几度哽咽。

最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试图赶紧转移话题:

“咱们往高兴的聊,不适应又能怎么样呢?”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提到:

“孤独没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其实,王琳比谁都清楚,儿子大了,自主意识变强,需要更多自主独立的空间。

只是从每天的接送到每年五天的相聚,从每天陪伴到只有每周一次的通话。

这条退场的路,她理性上接受了,心理上依然没能走出来。

她内心一直有一个执念:

她觉得她拼尽全力支持儿子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为什么儿子就不能支持她一下她参与的节目的工作。

这份执念让她的孤独感被无限地放大,慢慢丢失了对快乐的感受能力。

其实,王琳的孤独不是一个人的困境,这是无数人缺乏的能力:让自己快乐。

身边有很多人,忙碌了大半辈子,拥有了房子、车子、孩子,家庭也不错,发现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不快乐的原因就是认为“快乐是有条件的”,精神上一直受制于某个人或事物,这样的快乐是不可持续的。

就像我身边一个朋友和我说的,早几年没啥钱的时候,要买一个喜欢的包包那可是要攒好几个月的工资,拿到手里别提多开心。

现在挣的多了,随时去专柜就可以刷卡拎个包回家,不用等,反而感觉不到任何的兴奋。

因为得到这些,只能说让你更自由了,你可以有更多选择。

当我们习惯了“有条件的快乐”模式,会发生什么?

一旦外部条件消失或不如意,我们的快乐便会荡然无存,只留下空虚。

就像王琳,不管外面参加活动再热闹,只要和儿子打电话,一旦得不到儿子的回应,打电话的快乐立马变成失落感。

而且也担心在节目里儿子对她的反应,其他人会觉得儿子并不爱她,她内在的那种自卑感也会让她陷入不快乐。

同样,生活中我们一旦拥有的物质越多,就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让自己快乐。

但包包是买不完的,车子也总会出新的…

那最终的结果就是:

我们在“让自己快乐”这件事上越来越丧失主动权,快乐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


王琳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就是深陷这种感觉,并没有意识到快乐是可以自己制造的。

在物质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她可以有一千种方式让自己快乐。

只可惜王琳没有用好和儿子“分离”,和“孤独”共处的机会,让自己的精神真正独立出来。

而真正的解决之道就藏在这里。

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再把快乐外包给其他人,自产快乐。

包括我自己,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才真正意识到,身边那些特别容易快乐的人不一定拥有很多,而是本身就是一个很会感知快乐,很会给自己制造快乐的人,所以总能快乐下去。

你要是一直等待和依赖,不得不说,那是另一种更深的孤独啊。

其实我想说的是,王琳还有很多很多比“等待电话”更有意义的事可以去做。

她如果花点时间陪陪自己,多和自己处一处,不要把所谓的“孤独”看成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么她的内心会更有力量。

王琳真实的想法也会变得清晰起来,她会从对儿子的执念里走出来,她会看到其实儿子是爱她的,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她会看到既然孩子大了,不用操心了多好,自己也有更多时间谈恋爱了,可以去尝试。


其实王琳是渴望再次走入亲密关系的,在《怦然再心动》的节目里,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王琳对男嘉宾方磊心动了,而方磊也特别优秀。

但因为不自信,她最后还是拒绝了方磊的表白,当时很多观众看了也很意外。

因为她在拒绝的那一刻,她似乎忘了她来节目的目的就是希望找对象。

这种矛盾的人格其实在王琳的身上多次重现,本质上是她真的和“孤独”共处的时间太少了,自动屏蔽了内在真实的需要。

一个人和自己呆的时间不够,是很难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难快乐的。

如若当时的她能直面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的幸福主动一次,相信她的儿子也一定会为她感到高兴。

这也是她为自己争取快乐的很好的方式。

而她也不再那么需要等待那一通电话。


到那个时候,那个男孩或许会主动打来电话:妈,我想你了。

我特别能感同身受她儿子的心情。

其实不管是一个人也好,这个人可能是孩子、伴侣、父母,亦或是朋友,又或者是一件物品也好,都不具备成为另一个人精神世界长期快乐的载体。

当一个人能把散落在各处的快乐的主动权收回来,那么她和身边人的快乐都会回来,因为快乐是会感染的。


我们总习惯说痛苦是自找的,但其实快乐也一样,也是自找的。

生活不会天天放烟花,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点燃火柴。

所谓的快乐,终将回归到在外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个人如何一次次先满足自己。

上帝会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大概女性也只有克服对这份孤独的恐惧,才能长出新的自我。

所以,不要逃避那种“只有我一个人存在”的时刻。

人到中年,拼搏半生,我们拥有了如此多的身份,譬如母亲、妻子、女儿、高管、女强人、好闺蜜等等。

其实快乐也可以是一种身份。

你先决定自己是“快乐的人”,再去过符合这个身份的生活。

至此,所有外在的关系也会迎刃而解了。


网址:王琳的中年孤独,有钱也填不满 https://zlqsh.com/news/view/52622

相关内容

金泰妍台北大巨蛋演唱会圆满落幕,独自填满场馆
64岁费翔泪崩:钱买不来幸福!这给所有不婚不育的年轻人提了个醒
独孤求败为何没有挑战虚竹,也没有参加华山论剑?一道人说出关键
一个人的生活也别有风味,孤独又何妨呢
独孤求败做梦也没想到,他的四个传人,一个比一个厉害,最后一个已超越五绝
难怪没有射雕前传,你看那时的天下第一是谁?独孤求败见了也发抖
谢娜董璇王琳千惠加盟中年女性真人秀直面年龄困扰
余秋雨:伴随我的只有孤独,我的人生十分苍凉
原创余秋雨:陪伴我的仅剩孤独,我的人生十分苍凉
风清扬为何会独孤九剑?金庸:把他的名字倒过来读,真相水落石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