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想关注的始终是当下生活,是人间的烟火气
夜幕下的小吃摊,是城市街头最鲜活的生活气息,也是人间烟火的缩影。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街头巷尾故事#
一个穷酸小道士,一处祥和桃花源,月俸二两三钱,多赚一厘遭雷劈!8月17日,作家马伯庸现身2025南国书香节现场,带来“见微”系列新作《桃花源没事儿》,与读者见面分享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马伯庸现身南国书香节活动
《桃花源没事儿》是马伯庸“见微”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这部作品以妖喻人,以幻写实,将成长这个带着阵痛的话题变成一个颇有寓世意味的有趣故事,一经推出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被称作“职场打工人的嘴替天花板。”
在《桃花源没事儿》中,故事的主人公小道士玄穹命格“遇财呈劫”,只要赚取俸禄以外的横财,必定招来天雷。穷命注定、升迁无望,甚至连“躺平”的资格都被天雷剥夺了,他只能日复一日处理鸡毛蒜皮的琐事,荒诞的命运让当代职场人深深共鸣。
随手创作
记录心境的人生日记
马伯庸介绍,写这个故事的想法萌生于2013年,那时候他还是一个白天上班,晚上写稿,顺便给新生儿换尿布的状态。
据介绍,马伯庸遛弯时在小区门口遇到片警老刘,老刘给马伯庸讲了个段子:“附近有个小饭馆,消防通道总是堆放杂物,屡教不改。后来有个道长路过,说你这风水不对,挡了财运,老板连夜就给清干净了。”马伯庸听完哈哈大笑,心想如果有个道士管理居民区应该也挺有趣的。
这个想法从此在他心里生了根。马伯庸将这个创作想法作为一项休闲游戏,一晃十几年,断断续续,“每年我的想法都会做一次大的改变,所以这个作品等于是随手随写,随聊随创作。到今年正好是到2025年,差不多也是将近12年的时间。因而这个故事和最开始它的起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我的人生日记。它会记录我在每一年所关注的重点,每一年心境的变化。”马伯庸说道。
“写这本书的这十几年,对我来说,是从青年转向中年的阶段,我也会感受到一个中年人所特有的养儿育女的压力、经济的压力、事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我把对这些的理解放进这本书里。或许不是普遍适用,但确实是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马伯庸觉得,“对当代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因为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休憩的,可以暂时忘却外界烦恼的一个环境。桃花源是中国人想象中最终极的隐居之处。所以我把这个地方设置成故事的舞台。”
作家马伯庸
安慰打工人
告诉他别人比你更惨
对于这本书的主角小道士玄穹,马伯庸提到,他的人设是书中的最大的亮点,“虽然这小道士是我幻想出来的,但是现实中,我看到很多类似的人,有很多无奈苦涩的人生自嘲,我把这些人的形象具化成这个小道士,让大家看到之后能够会心一笑。笑完之后可能还会哭一下,哭完之后可能还会再笑一下,这是我希望读者的反应。”
书中的主人公小道士玄穹被网友戏称最惨打工人,也是职场打工人的嘴替。马伯庸分享说,“最好的安慰别人的方式是告诉他别人比你更惨。我经常安慰我的些打工人朋友,安慰我们这些身边上班的‘社畜’,我会慢慢地试图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你不是最惨的打工人,还有人比你更惨。讲多了以后,他们心中就自然会有这么一个形象,它可以说是全体打工人所‘攀比’的目标。你没他惨,你就会觉得你很幸福。”
在书中,马伯庸介绍了很多关于道家的哲学理念,也提到很多中国古代文化衍生的形象,如女主角狐妖婴宁,就是来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妖怪的名字,玄穹也是与道教有关联,“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它还要启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愿意去深入了解里面涉及的这些传统文化背景。这对我来说是更开心的事儿。”
马伯庸提到,自己小时候喜欢听评书,听《三国演义》,说《岳飞全传》,还喜欢看老版《三国》《西游记》,他觉得这些反复观看的经典为自己奠定了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种子。“文艺作品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启发年轻人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为入门,然后进行更深的开拓。我前年出的《食南之徒》出版之后,就听说很多人会跑到南越王博物院去打卡参观,甚至有些人会因此喜欢上广东古代历史。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证,我们的职责是把这些广大群众领进门,至于他们能够在里面获得多少宝藏,是他们自己的个人追求。”
关注当下
关注人间的烟火气
对于读者好奇《桃花源没事儿》是否会像《长安的荔枝》一样被影视化改编,马伯庸透露,目前有一些意向,但是还没有确定,“这本小说本身写的也是人间的故事。所以要能够拍出人间的烟火气。我觉得从源头上创造一个好故事,能得到大家喜欢,我就心满意足了。至于说其他的就属于意外所得。”
“其实我想关注的始终还是当下我们生活的焦点所在。我们为什么而生活?我们为什么而焦虑?为什么而欢喜?始终我是想关注这种人间的烟火气。这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兴趣。”对于写这本书,马伯庸表示,用妖怪来写人间的生活会更有意思,这也不是他个人的创举。“中国古代以来一直都有以妖写人的传统。从《白蛇传》,到蒲松龄的《聊斋》,到《阅微草堂笔记》,你会看到一些中国传统的妖魔鬼怪,背后始终还是隐藏着人性的光辉。”
无论是大火的《长安的荔枝》还是《桃花源没事儿》,都是关注小人物的人生成长,他们之间有着相似的地方。马伯庸坦言,“我自己就是小人物,我读历史的时候,也喜欢把视角放在这些小人物身上。因为很多的小人物实际上背后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尘封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然我关注到了,我希望能够让这些已经被遗忘的小人物重新焕发出生机,让现代的小人物们也看到古代的小人物他们的生活状态。”
网址:马伯庸:想关注的始终是当下生活,是人间的烟火气 https://zlqsh.com/news/view/54786
相关内容
马伯庸“全面开花”,新作《桃花源没事儿》继续打工人的故事张守涛:马伯庸“项目化”创作的优与劣
《桃花源没事儿》分享会来了!为马伯庸新作时间:7月5日下午
寻生活诗意光 钟钟新书《慢品人间烟火色》悦读分享会圆满举办
全新升级!马伯庸IP首部舞台剧《两京十五日》下周登陆广州
新墅烟火起 则聚焦人间烟火,展现对世俗生活的接纳
在烟火与哲思间重构生命——读蔡澜《活过》有感——王镜海
80后马伯庸,资本宠儿背后,数十作品待拍待播
马伯庸11天写完《长安的荔枝》,凭啥也能成爆款书和热门电影?
弄堂虽小,却满溢人间烟火气 王一博0805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