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屠版,严肃文学真是爆款指南针?
阅读轻松读物不必过于严肃认真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轻松读物#
2025年8月22日刊| 总第4066期
《生万物》开播一周,爱奇艺最高热度值破10900,位列历史第二,仅次于《狂飙》(11800)。
网友既盯成绩,也聊剧情,支持者众,唱衰者不少,但二者合一让这部剧在某些社交平台上隐约有屠版之势。
与此同时,很多观众照例从剧追到原著,让《缱绻与决绝》热度飙升,称霸微信阅读等读书软件排行榜。
从《人世间》到《繁花》,从《北上》到《生万物》,严肃文学给剧集注入的能量确实不容小觑。
首先,尽管受限于体裁和表达尺度,影视改编必然会对原著进行大幅度的删改和重构,但原著中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厚度,仍会以各种形式见缝插针地融入剧情。
比如《生万物》,其对土地与人之间关系的具体刻画,在前几集就抖落出来了,形成了一种充满历史纵深感的厚重气质,无需刻意强调就能让人肃然起敬。
其次,严肃文学改编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能够提供一批“立得住,走得远”的人物形象。
就像《生万物》,很多人最初可能是为宁绣绣(杨幂 饰)而来,却也被倪大红饰演的宁学祥、迟蓬饰演的大脚娘、林永健饰演的封二等角色圈粉。这种突破"主角光环"的丰满配角群像,极大拓展了剧集的观众缘。
再者,严肃文学的人物塑造和故事内核,往往会触及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命题,具备超越时代的感染力,很容易让人产生共情。
当下的剧集创作看重明星效应,但如果只顾着满足粉丝而忽视路人,只会把基本盘越做越小。“明星+严肃文学改编”的创作模式,或是一条双赢之道。
下一个“主角”
根植于文学沃土的人物,在剧集中往往会带给人反套路的新鲜感。
在当下的舆论环境和创作环境下,剧集可供选择的角色模板已经越来越少。当人们看到的人设千篇一律,并且愈发朝着绝对正确的方向狂奔时,讨论的欲望就会下降。
而《生万物》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即角色的形象是由荧屏和原著共同构建的,是由创作者和观众共同丰满的。
绣绣和大脚(欧豪 饰)在原著中是个什么形象?天牛庙村的村民形象有多复杂?
那些剧集未尽的留白与改写,都被看过原著的热心网友以揭秘的形式科普出来了。
这种情况以前也有,只是现在更值得行业重视。《边水往事》热播时,各个自媒体已经不满足于原著揭秘,甚至打着原著的名义开启了编故事模式,对原著缺乏敬畏心理,但也客观上助推了人物和故事的热度。
而对于出自名家之手的严肃文学,其人物所面临的复杂的道德困境、丰沛的情感层次和深刻的时代印记,已经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根据原著“剧透”后续故事在微博上蔚然成风。
可惜的是,《生万物》在20集以后,开始不切实际地给男女主增加英雄光环,不合逻辑地引入“二女争夫”的俗套戏码,降低了戏剧品质。若不能在最后几集回归“土地与人”的主干道,恐有烂尾之虞。
既有新颖的人物,又有足够的话题点,还不会陷入舆情危机,这应当是剧集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
往后看去,在已经杀青的严肃文学改编剧中,像《我和我的命》《主角》等剧都有这种潜质。
《我和我的命》是梁晓声2020年出版的小说。
自剧版《人世间》播出之后,梁晓声的作品在影视改编市场走俏,《父父子子》《中文桃李》《我和我的命》等作品均获改编。
《我和我的命》毫无疑问是一部女性剧,由长信传媒制作,郭靖宇编剧,柏杉执导,谭松韵主演。
一向以硬核著称的“郭家班”,这次怎么转向了女性剧?
看过原著就会知道,这本小说传递的理念与长信传媒一贯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它本有一个流行叙事的底子。女主人公方婉之还没出生就被决定了命运:若是男孩,留下生养;若是女孩,则被送人换取两袋红薯或三四十片鱼鳞瓦。
按照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叙事思路,控诉原生家庭该是本作的基调,也更容易引发共情。
但它没有。女主的“校长妈妈”对她说: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这决定了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和基因怎样,曰天命;二是由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所决定的,曰实命。生命生命,也指人在生活中所恪守的是非观,是生活与命的关系的组合词;三是文化给的,曰自修命。
天命无从选择,女主要去寻找自己的实命和修命,这就是“我和我的命”的内在含义。
剧版则是一出现代大女主的创业史,写的是方婉之(谭松韵 饰)从打工妹到企业高管,最终创立公司并上市的故事。显然也在着重刻画实命和修命,这就让它呈现出与以往同类剧不同的气质。
但无论是方婉之离奇的命运变故,还是她在小说中的真实结局,想必都会在剧集播出时引发讨论,丰满荧屏上的女性形象。
《主角》是陈彦的作品,也是一个现代大女主的奋斗史。
此前,由陈彦同名小说改编的《装台》珠玉在前,《主角》自然被寄予厚望。尤其它是由张艺谋监制,张嘉益担任艺术总监并主演,李少飞执导,刘浩存、秦海璐、窦骁、翟子璐等人主演,想不引起关注都难。
小说围绕着一个名叫忆秦娥的秦腔演员展开,描写她从11岁拜师学艺到51岁功成名就的生命历程和舞台生涯,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既正面写了一个秦腔演员的成长之路,又从侧面反映了秦腔这门艺术形式数十年走过的风风雨雨。
但就是这样一个神仙般的人物,其实在功成名就的过程中做了不少令人扼腕的“蠢事”,她并不绝对正确,尤其在情感关系的处理上并不符合如今的思潮,不知剧集能否在这方面避免踩坑。但无论如何,这个角色都将话题度满满。
下一种故事
人物之外,严肃文学也提供着一个个既深邃厚重、又充满戏剧张力的好故事,原著大多不能直接当剧本使用,但依靠编剧的妙手,依然能够打破创作窠臼,让观众重新对国剧充满期待。
开场影业今年4月一口气官宣了9部文学IP的改编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豆瓣评分9.2的《流俗地》。
《流俗地》的作者来自马来西亚,是当地备受瞩目的华文作家,在内地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她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讲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
《流俗地》的女主放在剧集里并不常见——她是一个盲女,因父亲是出租车司机,她也得以进入租车公司担任接线生。在电话接线的年代,她通过电话去倾听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感受市井冷暖。
“流俗”这一词本包含贬义,有庸常之意。作者也在自述中说,这本书没有立传写史的伟大意图,而是只为“说好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只不过是把一群再平凡不过的人放在一起,说他们最平凡的人生故事。
而一个好的小说家,自该有说故事的能耐,调动技巧与文采,将“平平无奇”的故事说得引人入胜,让人读得欲罢不能,甚至读后回味再三,不能自已。
发生在异域他乡的人物命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热播的《边水往事》;一个独特城市中平凡人的平凡事,又会让人联想到《繁花》的某些章节和剧版改编。
当那些平凡故事与一座城市的气质相互碰撞,总会让人生出超越地域的共情和无法言表的感动,这或许就是《流俗地》的改编方向。
这部剧已在今年4月启动演员招募,基本条件是演员要先阅读小说,相信这般认真的耕作方式能够在作品上线时给人以惊喜。
爱奇艺“大家剧场”储备了多部严肃文学改编剧,如梁晓声的《父父子子》,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和《一日三餐》,李佩甫的《平原客》,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等。
其中,《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光看故事就很有电影感:农村姑娘牛小丽,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局长杨开拓,市环保局局长马忠诚,四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发生了极为可笑和生死攸关的联系。
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穿越大半个中国打着了。于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下一股风潮
在这些严肃文学改编剧正式上线之前,提前去品味原作,是一件顶有趣的事情,它们的一些故事或技巧可能会有奇妙的共性,又或许在提前预告着未来剧集创作的某种风潮。
比如梁晓声的《父父子子》,是以东北高氏、纽约赵氏等四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并采用跨国视角,以哈尔滨和纽约为空间坐标,呈现国人和海外同胞异地同心的“双城记”。
而在《我和我的命》中,女主方婉之作为方氏家族在中国大陆的唯一继承人出现的,其中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方家人齐回故土的剧情。
它们用跨国视角写个人、家族和时代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创作角度。
再比如陈彦的《主角》和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都有严肃文学作家对网络时代所产生的文化现象的冷静思考。
前者涉及网暴等现代网络舆情的观察,后者则说的是“吃瓜群众”并不在场,却又无处不在。
再比如,当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剧集创作者去改编严肃文学,是否能更巧妙地保留原著韵味和深刻思想,并能与大众无缝对接?
梁振华任总编剧和总制片人的《天香》或将给出答案。
从这些角度来说,严肃文学改编剧不仅能在人物、故事和思想层面重振观众的信心,也能在创作上给业界带来更多启示。
【文/许心强】
网址:《生万物》屠版,严肃文学真是爆款指南针? https://zlqsh.com/news/view/55942
相关内容
有你的地方,尽是我前行的方向 林亦扬的指南针有指针了笑话总是让人忍俊不禁,谁能真的保持严肃呢?
生万物:难怪大结局金黑化弑父屠村!大脚临终遗言太惊人
王楚钦二十五岁生日,在北京机场人气爆棚,大头表情严肃,牛冠凯陪伴左右
河南卫视爆款回归 创意解读清明文化
人民文学奖为董宇辉单开,严肃文学向流量和资本下跪了吗?
张芷溪内娱真正IP富姐 手握大量爆款网文版权
杨幂生万物第3集演技爆发,宁绣绣绝望落泪
“会晤是必要的”,佩斯科夫:普京与特朗普需要进行严肃讨论
即将登上《精品购物指南LifeStyle》四月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