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新舞台:古老非遗技艺绽放当代光彩
寻找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如戏剧、舞蹈。 #生活知识# #旅游生活# #旅游文化体验#
近日,一部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幻短剧《傩戏》在红果短剧、抖音等平台一经上线,便迅速走红,仅在红果平台上线24小时内,便创造了超过5000万的热度,并成功登上微博热搜和红果新剧热搜榜。观众纷纷在评论区留言,称赞其“家国情怀深沉”、“民族文化魅力令人动容”,甚至有人表示“看得热泪盈眶”。
《傩戏》的成功不仅为短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人们对于短剧只是“速食”文化产品的固有印象,证明了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同样能够深度赋能文化表达,成为传递深厚情感与文化价值的新载体。这一转变与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推出的“万象短剧”计划不谋而合,该计划旨在推动短剧题材的创新与内容升级,尤其关注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的叙事表达,为其注入更广泛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傩戏》通过短剧的形式,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呈现在大众面前,借助傩面图腾、古傩舞等非遗元素,赋予了故事独特的文化质感。这种创新探索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与官方的引导方向相契合。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积极推动非遗题材短剧的创作与推广,早在2024年便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五批162部推荐剧目,其中非遗方向占38部,数量最多。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还启动了“微短剧里看非遗”创作计划。
短剧市场的迅猛发展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及出海市场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内微短剧市场发展迅猛,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7年将超过1000亿元。这一新兴内容形式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成为非遗传播的理想载体。以《傩戏》为例,除了精彩的剧情和台词,还融入了丰富的非遗元素,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非遗短剧在抖音等平台走红,如讲述高级白领许有风通过探寻和推广家乡非遗美食找到自我价值的《我的归途有风》,展示了跷脚牛肉、灯影锅盔等乐山非遗美食,累计播放量突破1.9亿;展现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的《搬砖吧,大小姐!》,巧妙地将“金砖制作”与“搬砖梗”结合,加深了观众对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的印象。这些非遗短剧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这些千年技艺,激发了人们对非遗传承的热情。
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推出的“万象短剧”计划,为短剧市场开辟了一条“有文化、有温度、有深度”的发展路径。该计划不仅激励短剧题材的创新,推动行业内容多元化发展,更体现了抖音集团的文化自觉与社会责任。通过“万象短剧”计划等平台举措,非遗文化不再是尘封的遗产,而是借助短剧这一新兴传播形式,跨越时空限制,走进现代人的日常,在情感共鸣中实现价值传递,在创新表达中完成代际延续。
随着短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万象短剧”计划等平台的持续推动,越来越多的非遗短剧将涌现出来,构建一个传统与现代真正交融的生态。非遗在传播中传承,在创作中焕新,成为一种“活”的、可持续的文化力量。这不仅是非遗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也是短剧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址:短剧新舞台:古老非遗技艺绽放当代光彩 https://zlqsh.com/news/view/58906
相关内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高梵助非遗技艺实现现代化绽放首个“非遗”春节 一起在微短剧里看非遗 |《丝路微短剧》第二期预告
园博园非遗文化盛宴:新春彩灯嘉年华绽放璀璨光芒
跨越时光经纬,当代海派旗袍秀绽放黄浦江
孙笠轩缂丝华服致敬大唐风华:非遗技艺与光影艺术的千年共舞
《化蝶》入选省“微短剧里看非遗”首批片单
非遗焕新之旅,传统与现代的美妙联动
今晚看春晚丨2025年非遗晚会:千名传承人三百余项非遗
全国各地新春非遗盛典:传统与现代交融,年味十足
7位非遗老师和李子柒同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