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有戏」戏曲院团唱响“古调新声”
郑州的河南博物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增长知识。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购物消费指南#
今年七夕当天,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郑州有戏·流动的艺术”沉浸式文艺演出首秀在阜民里温情上演,30场轻量化艺术快闪演出围绕“文化自信、都市奋斗、时尚活力、市井烟火”等八大主题,带着市民在城市街角邂逅戏曲艺术的魅力;9月26日,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艳萍领衔主演的豫剧《复活》,将为观众呈现豫剧与大文豪托尔斯泰碰撞出的艺术火花……在古老而现代的郑州,如果说戏曲是广大市民生活中不容忽视的文化底色,戏曲院团就是其中重要的“生力军”。他们日常的艺术创作情况如何?记者连日来进行了相关采访。
为民唱戏 风雨无阻
今年3月,一条“河南豫剧团在风雪中演出5小时”的短视频刷屏网络,而这对于经常参加“舞台艺术送基层”的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的演职员来说,再正常不过。
戏剧《王熙凤》剧照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创作、演出优秀豫剧、曲剧节目,普及推广戏剧艺术;要对豫剧、曲剧进行艺术研究,保护传承这些剧种,培养戏剧艺术创作、表演人才;承担豫剧、曲剧等文化惠民演出任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走进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锣鼓声伴随着各色唱腔此起彼伏,中心主任张艳萍边观察演员的“唱念做打”边回答观众关心的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创作提高小剧场豫剧《复活》、历史舞台剧《杜甫·大河之子》,整理加工、提升《桃花庵》《大祭桩》等8台优秀传统剧目。”张艳萍介绍,其中,《杜甫·大河之子》《大祭桩》参加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扩大了在全省戏曲院团中的影响力;《复活》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奖,展示了河南豫剧的新风貌。曲剧经典剧目《卷席筒》可谓久演不衰,张娜主演的《白兔记》在河南省戏剧大赛、黄河戏剧节都获得大奖;张娜、吴慧霞等还圆满完成了央视《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山东)推介周及郑州文旅赴美国纽约、费城、里士满,尼日利亚等专场推介演出。
与精品创作同等重要的是惠民演出。2024年,中心承担市“舞台艺术送基层”演出240场,覆盖社区、企业、重点商圈、学校、特色街区、公园等百余个点位,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5月,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倾力打造的经典豫剧《琵琶记》,作为2025年度“舞台艺术送基层”的开幕大戏,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欣赏高水准艺术盛宴,为“戏曲郑州”“文艺郑州”建设注入新动能。
“我们今年的‘舞台艺术送基层’注重与节假日、农村集会等时间节点结合,把文艺演出融入假日消费场景,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休闲选择,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找到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张艳萍介绍,后续还将根据不同演出地点科学制定演出计划,例如在校园结合戏曲讲座,丰富演出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农村结合传统庙会开展广受欢迎的戏曲演出等,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此外,今年也将重点演出郑州市院团近年来创排的新剧新戏,力争把最好的节目、最佳的阵容展示在全市人民群众面前。
敬畏热爱 坚守一线
“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着鲜活的现实生命。对戏曲工作者而言,它更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让人热爱、敬畏甚至痴迷。”作为豫剧名家,张艳萍对戏曲的深厚情感代表了绝大部分戏曲工作者的心声。
午后间隙,青年演员王丽佳独自来到排练厅,趁大家休息的时间“加练”。家住新密的她没有外出演出任务时总是自觉往返于郑州市区的单位和新密的家。“家里人常说,在社会上干啥挣工资都比在剧团强,但我就是割舍不下。”王丽佳“无奈”地表示,每每看到观众的情绪随着舞台上的演员或悲或喜、演出结束后听到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和认可,对这个行业的敬畏就会更深一层,“戏曲艺术给人们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启迪和思考,是精神上的滋养,我会一直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
和王丽佳一样对戏曲有着深厚感情的还有王东、赵雪夫妇。作为剧团“双职工”,两人在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工作多年,无论是参与排练还是进基层演出,俩人互相扶持,携手前行。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全员大练基本功,树行业之风:为青年演员袁娜娜复排常派名剧《大祭桩》,举办河南省中原文化领军人才张艳萍文集《拾贝笔记》宣推主题活动,让更多观众关注戏曲艺术发展和人才成长。
“梅花”绽放 薪火相传
专业演出院团稳步发展,戏曲“接班人”的培养也有序推进。作为郑州市戏剧的品牌活动,“小梅花”大赛挖掘推出了大批优秀少儿戏曲人才,成为全国叫得响的戏曲后备人才平台,不仅赓续着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促进了我市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见证着文艺郑州、戏曲郑州活力迸发的魅力风采。
“2025年郑州市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有80余组选手进入到复赛。大赛不仅展示了郑州青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审美素养,也进一步提升了青少年、儿童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郑州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程双坤介绍,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儿童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兴趣,发掘和培养了一批少儿戏曲人才,至今已有2000余名戏曲“小花朵”在这方舞台绽放,通过戏曲“小梅花”大赛走向全国;更有无数少年因戏曲浸润心灵,成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追随者、守护者。
“当前短视频兴起,网络化、信息化愈加发达,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着极大考验。”张艳萍坦言,与精神“快餐”不同,戏曲是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作为郑州唯一一家市级专业戏剧团体,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任重道远:“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计划于2027年在郑州举办。奖项申办成功基于郑州8000年文明底蕴及豫剧、曲剧等地方剧种的传统优势,这也是该奖项创办以来首次落户郑州。希望我们能借助此次梅花奖的承办,提升郑州戏曲艺术的创作能力、展现郑州戏曲的魅力!”
郑州日报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文/图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址:「郑州有戏」戏曲院团唱响“古调新声” https://zlqsh.com/news/view/60837
相关内容
「郑州有戏」戏曲院团唱响“古调新声”暑期追剧有艺思 到郑州大剧院抢鲜看“好戏”
年轻演员唱主角,浙江传统戏曲唱响“致青春”
七夕夜“郑州式浪漫”定格——“郑州有戏·流动的艺术”阜民里首秀圆满收官
苏州交响乐团将携原创室内乐戏剧《牡丹亭》赴比利时演出
七夕有约,就在今晚——“郑州有戏·流动的艺术”首秀阜民里!
广州交响乐团参演“上海之春”,四种语言合唱《国际歌》
有料到!美术馆搭戏台,梅花奖得主广州艺博院开锣做show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唱片首发 上海爱乐乐团与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官宣合作
民营剧团“杀疯了”!“看家戏”打擂,5天限定梨园盛宴黄岩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