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段子3: 猫咪对狗说:‘你总是汪汪叫,就不能学学我,喵喵喵多有气质。’狗委屈地说:‘我只会这一招。’ #生活乐趣# #幽默段子#
说到汪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写得情真意切,把汪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下子推到了历史舞台的前沿。
汪伦是一个唐朝的小县令,官不大,权力有限,家底也不算特别厚实,可他愣是靠着一次对李白的“打赏”,让自己的名字跟这位大诗人绑在一起,流传千古。
唐代的县令放到今天,大概相当于一个县城的正科级干部,管着几万人,处理点地方上的鸡毛蒜皮,税收、治安、农桑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儿都得管。
官职不高,俸禄也不算多,按唐朝的制度,一个普通县令的年收入也就几十贯钱,折算成粮食也就几百石,够养家糊口,但想发大财那是没戏。
不过,汪伦这个县令虽然官小,却有个不小的特点——他特别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尤其对李白这样的大V级别的人物有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这在当时其实不算稀奇,唐朝的文人圈子很活跃,很多地方官员都喜欢跟诗人、书法家混在一起,搞点雅集、赋诗啥的,既能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也能在圈子里混个脸熟。
汪伦显然也是这种人,但他跟别人的区别在于,他不是光说不练,而是真舍得下本钱。
李白天才诗人还是“流量明星”?李白是唐朝的顶级诗人,天才横溢,诗写得飘逸豪放,被后人称为“诗仙”。
但他这人吧,不光是个文艺青年,还是个生活讲究、出手阔绰的主儿。
李白爱喝酒,爱旅游,走到哪儿都得吃好喝好,还得有人捧场。
他一生没啥正经工作,靠的是四处游历、写诗换饭吃,日子过得潇洒归潇洒,但开销也不小。
李白的社交圈子很广,从皇帝到地方官,从富商到隐士,他都能聊得来。
像杜甫、王维这些大诗人跟他关系都不错,还有不少地方官员把他当宝贝一样供着。
李白的名气在当时就跟今天的顶流明星差不多,他走到哪儿都能带流量,地方官要是能请到他,等于给自己脸上贴金。
所以,像汪伦这种小县令,能跟李白搭上线,本身就是个不小的成就。
汪伦的“打赏”计划李白有次游历到安徽一带,可能是听说泾县的桃花潭风景不错,想去看看。汪伦身为本地县令,肯定早就听过李白的大名,琢磨着怎么把他请过来给自己长长脸。
汪伦知道,像李白这种大牌,普通的邀请估计没啥吸引力。
于是他动了个小心思,给李白写了封信,说泾县有两大奇景等着他:一个是桃花潭,风景美得不得了;另一个是自己这儿有好酒好菜,还有一群粉丝等着听他吟诗。
这招挺聪明,既抓住了李白的爱好,又给了他面子。
结果李白到了以后,发现事情跟想象中有点不一样。桃花潭是真美,但所谓的“粉丝团”估计也就是汪伦带着几个本地文人凑热闹。
不过汪伦没让李白失望,他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诚意——好酒管够,招待周到,文人之间互相赠送点土特产、银子啥的,都是人情往来的套路。
唐朝的好酒可不便宜,尤其是那种能让李白满意的高档货。像“长安酒肆”里卖的顶级酒,一斗(大概12升)可能要一两贯钱。
汪伦招待李白,少说也得准备个几斗吧,再加上肉菜、宴席费用,估计一场下来得花个十来贯。
这对一个县令来说,已经不算小数目了,毕竟他一年的工资也就几十贯。
唐朝文人之间送礼很讲究,钱、绢帛、地方特产。
汪伦要让李白记住他,出手肯定不能太寒酸。按当时行情,送个几贯钱或者几匹布估计是起步价。
如果再加上点金银首饰啥的,可能得二三十贯。
除了钱,汪伦还得花心思,他得全程陪着,安排行程,找人捧场。这不是汪伦一个人的事,可能得动用县衙的资源,发动手下帮忙张罗。
李白的名气是当时顶级的,他随便写首诗就能传遍大江南北。
汪伦请李白来,既是满足自己的爱好,也是给自己做宣传。
李白走了,留下一首诗,汪伦的名字就跟桃花潭绑在一起,后世一提这首诗就得提他。
这回报可不是用钱能衡量的,换句话说,汪伦用一场“打赏”换了个千古留名的门票。
其实,汪伦这种操作在唐朝不算啥新鲜事。那时候的文人圈子里,“打赏”是个普遍现象。
孟浩然游历襄阳时,当地刺史王士源就对他好吃好喝招待,还送了不少东西;杜甫在长安混不下去了,也常靠朋友接济。地方官员请诗人来,既是文化交流,也是政治投资,图的就是个好名声。
汪伦跟这些大佬比,规模上肯定差远了,但他胜在精准。他没那么多钱搞大场面,就专攻李白一人,赌的就是李白的笔杆子。
这招还真灵,《赠汪伦》成了李白诗集里流传最广的篇章之一,汪伦也跟着沾光。
今天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还是个旅游景点,每年都有人慕名而来,站在潭边念那首“桃花潭水深千尺”。
这地方能火,汪伦功不可没。
网址: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https://zlqsh.com/news/view/61375
相关内容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是怎么做的?
本是一小小县令的汪伦,为何能留名千古?全靠打赏偶像李白而来的
人人都背过李白的《赠汪伦》,可你知道,汪伦是谁吗?
李白为贵妃写下28字绝唱,成千古名句,却酿诗人悲剧
皇帝让李白歌功颂德,李白洋洋洒洒写下千古名篇,却成他第一狂诗
李白一生最尴尬时刻,醉酒写一上联,醒来傻了:下联怎么对?
李白因一件绣衣写的妙诗,前两联大气磅礴,后两联却令人心疼不已
最像李白的诗人,本有希望成为“小李白”,却因性格蹉跎一生
唐代诗人千千万,为何李白独占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