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宾对话成都读者:如今,家已经不再是固定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5-09-25 11:52

每一次阅读都是与作者的对话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阅读感悟#

9月24日晚,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来到方所成都店,举行关于长篇小说《布鲁克林》《长岛》的书籍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托宾说:“我觉得成都这座城市非常特别。”

托宾已经年过70。10年前,他曾来到中国上海、成都等城市,与读者近距离交流,和中国作家们也建立了深厚友谊。时隔十年,他再度开启中国之行,成都是此行的第四站。

图书分享会现场

托宾1955年生于爱尔兰,自199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南方》以来,他已创作十一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诗集,以及多部戏剧、游记与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马利亚的自白》(2012)都曾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文学奖。《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魔术师》荣获2022年度英国弗里欧文学奖。《长岛》入围2024年费米娜外国文学奖终选,托宾获得评审会特别奖。

2009年出版的《布鲁克林》可谓是托宾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讲述了爱尔兰小镇姑娘艾丽丝·莱西离开家乡,前往纽约寻求更充实人生的故事。她白天在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晚上到大学夜校进修,周五的傍晚还去教堂聚会和跳舞,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新的快乐。

科尔姆·托宾(右)

而在新作《长岛》中,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后。艾丽丝已年过四十,已婚育子,住在一个被丈夫托尼的家族包围的死胡同里,似乎已经安稳地融入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梦想生活。但一声意外的敲门打破了这一幻象——一位男人告诉艾丽丝,她的丈夫出轨了自己的妻子,还让自己的妻子怀上了孩子。

于是艾丽丝开始质疑:她当年嫁给托尼是个错误吗?现在是否已经太晚,无法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她还有可能真正回到过去,重拾那段似乎已远去的爱情吗?

从《布鲁克林》中背井离乡的年轻女孩,到《长岛》里成为两个青春期孩子母亲的中年女性,艾丽丝始终徘徊在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之间。凭借对女性内心细节的敏锐描绘,托宾常被誉为“最会写女性的男性作家”。在现场,托宾回忆,很多灵感源自童年时倾听姑姑们的谈话:“当我写小说时,会不自觉重建小时候观察到的、从姑姑们那里听来的这个世界。我常常想象,如果母亲的某个妹妹去了美国,她会经历什么?她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布鲁克林》里,艾丽丝从爱尔兰前往美国寻求理想生活,“漂泊”与“移动”展现出了当今许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而《长岛》讲述的是那些未被满足,甚至未被意识到的渴望,艾丽丝回到曾经离开的地方和人群,重续最深厚的情感纽带,回到她以为早已失去的生活方式和爱之中。

谈及归属感,托宾提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家已经不再是固定的概念,“家在文学中的书写变得更加复杂,当今,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故事,向他人讲述,归属感所在之处就是家。”

在分享会的最后,托宾还谈到他写作时保持小说可读性的独特方法。身为五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四,他常常被家人忽略。“如果我在讲一件事情时,讲得不够精彩,哥哥姐姐就会叫我‘闭嘴’。”因此,他从小就学会让故事更生动、更细致,才能吸引听众,“写小说时我也会用这种方式审视自己,保证内容足够吸引人,让读者忍不住一页接一页翻下去。”

网址:托宾对话成都读者:如今,家已经不再是固定的概念 https://zlqsh.com/news/view/63423

相关内容

科尔姆·托宾南京分享会:书写“无根”之人的故事
每一笔都是对的!再读周碧初画作有感
再读《故乡》才明白,渐渐变老的70后,故乡已经回不去了
BIBF文学之声 | 艾伟:写作经年,最大的变化来自读者
赵权孙佳仁拥抱比心,“亚当夫妇”重聚,好友笑称“再婚概念”
当我们读经典,我们在读什么|万松浦-经典对谈
考古证明:我们所读的《道德经》,第一句话就读错了
邓紫棋5场演唱会无嘉宾,被嘲笑“人缘不好”?香港网友不赞同
Sm家正统概念中心的含金量无话可说!
《三国演义》的卷首词——一个后代读者和作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