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艺术从创新中走向未来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走向更快乐的未来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快乐生活理念#
10月1日,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A场B场演出继续,杂技演员们腾挪翻转,将力与美的融合诠释得淋漓尽致。图为杂技选手在表演《祥狮跃九州》。苑立伟 陈雷 摄
当世界顶尖杂技节目汇聚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古老的“杂技之乡”正上演着一场穿越千年的艺术对话。从吴桥本土的创新传承到各地的破界探索,这些节目共同勾勒出杂技艺术在创新中走向未来的清晰轨迹,印证着这项古老艺术从未停止自我革新的脚步。
吴桥杂技的创新始终扎根于传承的土壤。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节目《凌云志——双人钢丝》,历时4年打磨,曾斩获莫斯科国际马戏节金奖,成为吴桥杂技新生代的代表节目。据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副校长王洋介绍,这个节目从创意构思到训练成熟完善历时多年,它打破了传统钢丝表演的局限,将经典钢丝技艺与现代舞台美学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河北省杂技团与沧州杂技团联手打造的《祥狮跃九州》是本届杂技节一大亮点。河北省杂技团团长魏银拴介绍,这个节目是从第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金狮奖作品《狮子舞》蜕变而来,大胆融合南北狮特色,将南狮梅花桩融入北狮表演,独创的五狮踩球过板等动作里,还藏着沧州“镇海吼”的文化密码,让传统舞狮有了情感与故事的温度。
10月1日,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A场B场演出继续,杂技演员们腾挪翻转,将力与美的融合诠释得淋漓尽致。图为杂技选手在表演《晃管》。苑立伟 陈雷 摄
回顾历届杂技节,创新始终是推动杂技艺术发展的核心动力。从首届艺术节上《晃板》《狮子舞》对艺术化表达的探索,到第四届《双人秋千》将舞蹈与杂技完美结合,再到第十五届《“秦俑魂”——独轮车技》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杂技艺术在创新中不断成长,从“江湖绝活”逐渐发展为成熟的舞台艺术。
来自全国各地的杂技人,以跨界融合拓展着艺术的边界。
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魔术《天女散花》以中华传统神话故事为底色,以“天女”形象作纽带,以魔术空手出花为创作核心,将舞蹈融入魔术表演之中,为魔术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重庆杂技艺术团技术总监李杰介绍,作品中的“天女”形象圣洁而美好,温婉娴静中亦充满力量,通过“变花、撒花、散花”以及“变蝴蝶”等环节,配合全新创作的独具灵性和生命力的音乐,再搭配独具飞天神女与梦幻斑斓的“云间”舞台,给观众宛如缥缈仙境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杭州杂技总团演艺有限公司带来的《潮头·转台造型》,紧紧围绕“新、难、美”的艺术特色,尽显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杭州杂技总团团长李洁介绍,节目深度融合传统顶功与柔术精髓,巧妙融入现代艺术造型,加上独创的杂技升降旋转道具,大大提升了艺术观赏性。男女演员立足象征着时代浪潮的转台之上,将传统杂技技艺与现代艺术有机融合,既展现了杂技艺术的精湛,更生动传递了钱塘江奔涌不息、浙江人勇于奋斗的“弄潮”精神。
更多地方的创新实践,展现出杂技艺术的多元化。四川省遂宁市杂技团的《焕舞华蓉——顶碗》在传统腰腿顶功基础上创新技巧,演员头顶瓷碗完成精准动作,这份“险中求稳”的技艺已摘得俄罗斯国际马戏艺术节金奖。德州市杂技团的《戏梦古今——空竹》将京剧元素与现代技巧交织,跑肩二节接空竹、四层叠罗汉等组合动作,让古老的空竹技艺焕发新彩。
从吴桥钢丝上的默契配合到重庆唯美的“天女散花”,从四川的“顶碗”绝技到德州空竹的古今对话,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的每个节目都是创新的注脚。正如吴桥艺人王立刚传承的“三仙归洞”仍在指尖流转,杂技这项古老艺术正以传统为根、创新为翼,在守正与破界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篇章。当金狮奖的光芒照亮舞台,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技巧的巅峰,更是杂技艺术生生不息的未来。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屈 鹏
网址:杂技艺术从创新中走向未来 https://zlqsh.com/news/view/64481
相关内容
进入“剧”时代,杂技向何处行重庆杂技艺术团春节赴台参加“新春公益演出”活动
未来,演艺将走向何方?
“中国杂技之乡”缘何闪耀世界
当黄浦江遇上泰晤士河:中英肖像艺术在上海“对话未来”
代表委员谈科技与艺术:“技术的难度”与“思想的密度”同等重要
从本土叙事到跨国对话 2025北京798艺术节开幕
“第三届金秋演艺旅游季·龙江杂技惠民演出”启幕
艺术+商业+科技,产教融合打造“中国戏剧人才孵化器”
活动 | 就在下周!2025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与创新论坛即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