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克里玛: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丨逝者
孩子成长中的重要里程碑纪念 #生活乐趣# #家庭乐趣# #温馨时刻#
伊凡·克里玛,捷克犹太裔作家。捷克共和国杰出贡献奖章(2002)、卡夫卡奖获得者。
伊凡·克里玛原名伊凡・考德斯(Ivan Kauders),1931年9月14日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人家庭,10岁时随父母被关进纳粹集中营,在那里度过三年。他童年时期的同伴都死于纳粹毒气室。1956年,克里玛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语言文学院,曾先后在多家杂志或出版社任编辑,同时创作剧本和小说。1968年,苏军侵占捷克后,克里玛应邀去美国讲学,一年后谢绝朋友们的劝告毅然决定回国,随即失去工作。为了生计他干过多种苦力活,但继续坚持写作。在长达20年内,克里玛的作品在捷克遭到完全禁止,只能以“地下文学”的形式在国内外读者中流传,广受欢迎。
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伊凡·克里玛与哈维尔、昆德拉被并称为捷克文坛的“三驾马车”,但不少捷克评论家认为,克里玛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声望均在昆德拉之上。他生前曾出版了小说、剧本、短篇故事集、散文及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目前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截至目前,克里玛的多部作品已在国内出版,如《我的疯狂世纪》《布拉格精神》《一日情人》《终极亲密》《没有圣人,没有天使》《等待黑暗,等待光明》《我的初恋》《爱情对话》《蜜月》《我的金饭碗》《我快乐的早晨》《爱情与垃圾》《被审判的法官》等。
《我的疯狂世纪(第二部)》
作者:[捷克]伊凡·克里玛
译者:许泽红
版本:花城出版社
2016年4月
其中,《我的疯狂世纪》是伊凡·克里玛少年时代至中年时代的回忆录,约从1937年写到1967年。书中,克里玛回忆了被德国纳粹关押在集中营里的恐怖记忆,以及二战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所面临的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与文学创作现状。创作于1996年的《终极亲密》,延续了克里玛一贯的创作主题:围绕人与人之间关系,寻找永恒之爱,展现人在群体中的被抛弃感、孤独感。在评论集《布拉格精神》中,克里玛引用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表示“因为我创造,所以我反抗死亡。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他将创造(文学创作)视作是对抗死亡、遗忘与强权的核心方式。在克里玛看来,“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伟大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带给新世纪的遗产。如果布拉格还仍然存在,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记者/何安安
编辑/宫照华
校对/张彦君
网址:伊凡·克里玛: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丨逝者 https://zlqsh.com/news/view/64724
相关内容
从纪念比才想起的邓文迪、伊万卡、马斯克妈妈世纪同框…
唐克明纪念馆暨唐克明御膳研讨会启动仪式在沈举行
夜读 | 袁念琪:Doe是一头母鹿
波比迪瓦伊38岁将当妈,男友系凯斯维克家族成员
伊利亚·托普里亚回应P4P登顶,称成就非凡
韩贤光病逝林志炫悼念:“我的良师益友,一路好走”
铜艺传奇朱炳仁,81岁正青春|大道·记者手记
be美学 庾澄庆 伊能静 不合适的爱,他们坚持了好久好久!
伊能静:我眷恋表演,但我又太想谈恋爱了,两者很难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