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整治非法“校园贷”
园艺疗法强调自然治愈的力量,通过接触大自然来调整身心状态。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园艺疗法#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出提醒:警惕非法“校园贷”,辨别非法外衣,共同保护学生群体茁壮成长。
非法“校园贷”进入校园往往披着各式各样的外衣。监管部门已披露的案例中,不法网贷机构往往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甚至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引流,给非法“校园贷”披上“培训贷”“美容贷”“回租贷”“刷单贷”“求职贷”等形式多样的外衣,极具迷惑性。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欠缺基础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不法网贷机构利用这些弱点,有的在签订合同时书面金额远高于学生实际到手金额,有的诱骗学生在空白合同上签字,之后随意填写不利于学生的条款。不法网贷机构还以“无抵押、高额度、低利率”为噱头,故意降低门槛、通过诱导性营销,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盲目借贷。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
面对非法“校园贷”入侵校园,需要多方发力共同当好校园金融安全的“守门人”。
各大高校应加大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在校园内过滤非法广告;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机制,畅通反馈沟通渠道,及时有效掌握校园网络信息状况,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净化校园环境。金融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加强对大学生金融活动的有效监管。为校园营造一个安全、良好、健康的环境,公安机关需要依法加大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金融诈骗形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建设防范和处置金融诈骗的专业化团队。
堵住偏门的同时需要开正门。更多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偿债能力等,积极针对大学生消费、创业及培训等合理需求推出规范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广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合理规划日常开销,避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如确有资金需求,需要事先与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身还款能力,向学校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或通过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咨询办理业务。
大学生在申请贷款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贷款的额度、利率、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理。若不慎遭遇非法“校园贷”侵害,一定要保持冷静,立即报警,及时向家长和老师说明情况,留存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催收信息等相关证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编:邢郑、孙娜)作者:彭 江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大力整治非法“校园贷” https://zlqsh.com/news/view/64865
相关内容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非遗“入校生根”到“驻校生辉”赋能美育焕“新篇章”新学期校园餐饮安全紧盯三大重点
苏职大师生携校园剧《小树林之歌》现身江苏书展
何惟芳贷款两箱金条买芳园,怎料却被人捷足先登
李昀锐穿校服骑单车演绎青春校园感
未成年人在校受伤,学校一定担责吗?
太工71周年校庆游园会|奔赴一场青春与传统的狂欢
杜建英揭宗富力婚姻裂缝整治行动
虞书欣活力感十足 @虞书欣Esther 泰式校园风造型阳光下头发丝都在发光
松本麗世分享夏日公园治愈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