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转译《竹林中》,江南文化“赴山海”
颐和园是清朝皇家园林,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融合了江南园林风格。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普及#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苏州昆剧在日本鸟取绽放耀眼光华。10月4日至5日,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与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联合打造的小剧场昆剧《竹林三昧》作为中国参演的3部剧目之一,一连两晚登上第29届BeSeTo(中韩日)戏剧节的舞台,博得满堂喝彩。
《竹林三昧》日本演出现场照。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供图
以跨文化改编的形式,小剧场昆剧《竹林三昧》对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经典悬疑小说《竹林中》进行了昆曲化的“转译”,巧妙地降低了文化理解的门槛,为昆曲艺术的展示打开通路。连续两晚,日本鸟取的鸟之剧场内,苏昆的演员们身着古典戏服,化作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三抹魂灵——妻子、强盗与书生,用水磨昆腔演绎这出张力十足的“罗生门”。昆曲的程式美融于戏剧本身的紧张节奏中,两者相辅相成,分外和谐。音乐与演员的唱腔、肢体,冲破不同文化的桎梏,让戏剧节的观众深受感染。
《竹林三昧》在戏剧节上博得满堂彩。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供图
这是苏昆首次登上BeSeTo(中韩日)戏剧节舞台。为此,苏昆集结一众中青年骨干,投入到《竹林三昧》的创排之中。在尊重原著核心精髓的基础上,该剧对这个日本故事作了中国化与昆曲化的创新,既保留原作 “罗生门” 式的叙事内核,又通过中国化故事梳理与昆曲化曲牌铺排,融合实验小剧场的现代意趣与东方美学的留白韵味。生、旦、净三个行当在剧中各具特色,既凸显了剧中角色的不同性格,又充分展现了昆曲艺术的深厚内涵。
中日韩三国专家研讨《竹林三昧》。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供图
“为了在国际舞台上交出最优答卷,剧组从落地日本鸟取开始,就投入到了高强度的排练当中。”苏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演员的身段动作一点点地细抠,音乐和舞美也是反复调试过的,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尽善尽美,希望把昆曲的极致之美展现出来,让所有观众都能感受到。
国际友人学习昆曲身段。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供图
小剧场昆剧《竹林三昧》打动了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戏剧节观众。日本戏剧评论家本桥哲也直言这一作品完全“出乎意料”。在他的设想中,作品或许会延续传统昆剧的表演脉络,但《竹林三昧》的突破性改编与演绎,让他看到了昆曲创新表达的更多可能性。韩国戏剧评论家金柱妍亦被深深吸引,她说:“昆曲的身段极具韵味,唱腔更是余韵悠长,这份独特的美感让我彻底沉醉其中。”
更多的年轻观众由这部小剧场昆剧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古老的昆曲以极其先锋的跨文化表达,走进了年轻观众的心。这场跨越山海的戏剧对话,不仅提升了苏州文化的国际能见度,也为昆曲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下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打造“江南小剧场”品牌,因地制宜改造多种文化空间,各式各样的小剧场已经成为别具特色的文艺地标。金鸡湖畔的苏艺演艺集聚区汇聚了国风剧场、魔术剧场等8个特色小剧场,年均演出超过2000场。还在稳步推进以开明大戏院、长船湾青年码头为中心的观前、石路演艺集聚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建有特色小剧场100余个。
苏州深挖江南文化特色,积极打造昆曲、评弹、话剧、歌舞演出等具有苏州品味、国际水准的小剧场剧目,常态化开展江南小剧场春季、秋季演出季,营造“转角遇见戏”的城市氛围,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出品的作品也多次登上国家级以上平台演出,除《竹林三昧》参加本次中韩日戏剧节外,小剧场昆剧《千年一叹》于去年9月参加了由中国剧协、江苏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
(编辑:晚秋)
网址:昆剧转译《竹林中》,江南文化“赴山海” https://zlqsh.com/news/view/65420
相关内容
上海昆剧团创排新剧《归鸿赋》,“全男性角色”演绎竹林七贤山水楼台构建天然舞台,全国首部园林实景版昆剧《浮生六记》精彩上演
2025年“昆山市顾炎武日”主题活动暨昆剧电影《顾炎武》观摩会举行
吴双严庆谷师兄弟合作,将“竹林七贤”嵇康搬上昆曲舞台
《赴山海》——快意恩仇武侠剧的高流量爆开
武林高手 成毅 成毅赴山海
文化杂谈|《赴山海》“剧本门”折射长剧创作困局
成毅赴山海演绎江湖侠义梦
最新!《赴山海》《英雄志》等武侠剧待播
成毅《赴山海》剧情获赞口碑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