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丨孙洁:《沉默的荣耀》,英雄演义的另一种写法
电子竞技项目种类繁多,如《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 #生活乐趣# #游戏乐趣# #电子竞技#
1979年,我在电影院里看了生平第一个谍战电影《保密局的枪声》。据说,这部片子卖出了一千多个拷贝,有六亿人次观影。
《保密局的枪声》讲的是侦察员刘啸尘深入虎穴获得情报的故事。故事的结尾,男主被特务头子张仲年发现,一时无法收场。此刻枪声突然响起,张仲年应声倒地。原来,随侍张仲年左右的副官“老三”是个隐藏更深的卧底。“老三”英武帅气,临危不惧,挽狂澜于既倒,又事了拂衣去,一分钟的出场便征服了我小小的心灵。从此,我一直记得他在上海解放之际慨然转身奔赴台湾继续卧底的坚毅背影。
这个身影如此地无法取代,即便电视剧《潜伏》对余则成赴台继续潜伏浓墨重彩的涂染也无法替换,直到今天,《沉默的荣耀》应时而生。
《沉默的荣耀》从开播起就引起议论。剧中地下工作者执行各种任务的时候往往毫无敌情意识,一举一动都让人着急。我方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敌特却神机妙算,剧情本来就是必然地走向四位英烈的慷慨赴死,再加上一再出现的令人窒息的牺牲、误解、叛变,很多人看着看着会有“不忍再看”之感。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概念需要厘清。因为是基于真人真事的作品,所以《沉默的荣耀》剧方一直在戴着脚镣舞蹈:真人真事的基点不允许《沉默的荣耀》成为爽剧,它也不具备一般的谍战片(剧)柳暗花明的传奇性。我们可以认为它其实是一部历史剧。但是作为历史剧它又是跳脱的。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叫它英雄演义吧。章学诚曾言,《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此语直抵“演义”的本质。《沉默的荣耀》就是这样一部以“吴石案”的来龙去脉为原型的演义作品。
这样我们便了解了为什么《沉默的荣耀》没有《潜伏》《悬崖》这些谍战剧那么“好看”。虽然它叙述的主干也是谍战故事,但是它的内核不是谍战,而是史实。既然不是谍战剧,它就必须从悬疑、超英、大团圆的套路中抽离,这样就把人们通常认为的“好看”的路几乎堵死了。而从根柢上说,“好看”不是,也不应是它的追求。但是,它作为演义剧,又必须把故事讲得生动流畅,引人入胜。这两难的困境是剧作团队自己选择的。如同吴石在剧中所说,“既如此,便如此”。
那么,这部其实很难拍得好看的英雄演义剧究竟是如何拍成“另一种”独有的好看的样子的呢?
内核
作为演义剧的《沉默的荣耀》,首先要讲清故事的“核”。就是那个舍生取义的英雄故事。
第一集中,吴石决定赴台继续潜伏,他说:“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最后一集,他面对战友和知己陈宝仓将军说:“既如此,便如此。”这就是贯穿全剧的一个完整的呼应。从一开始,主人公就坦然迎向那个绝少胜算的结局。这就是中国古话说的“君子喻于义”、“士不可以不弘毅”。
《沉默的荣耀》选择了一个不易演义的沉重事件展开叙述,这也是一种不避艰险,和主人公的人生选择是同频的。但是,祸福相倚。这内核既阻滞了电视剧本来可能的“好看”叙事,也在另一个极端成全了它。一方面,故事太沉重,几乎无法改写,它如利刃一样刺向历史的伤口,让人“不忍看”;另一方面,故事叠加了马场町刑场的罪恶枪声,这枪声隔了75个春秋才传回我们耳畔,这不由得让人“必须看”,“不得不看”。
如果这部剧能够理直气壮地把真实的英雄史料进一步用足,效果应该会更好。不少追剧者已经自发去寻找了解真实史料。我也一直记得电视剧《风筝》最后一集的片尾,和着国歌声依次叠现出潘汉年等共11幅我党谍报人员的真实影像,这使得《风筝》这部虚构的历史剧一下子升华到了一个高度。在这方面,《沉默的荣耀》没有《风筝》大胆。也许它没有意识到,在法庭判决的情节之后,如果投影出四位英雄的真实影像,会多么震撼和催人泪下。尤其是聂曦那无与伦比的视死如归的轻蔑笑脸,每次呈现,都幻化出令人失语的崇高之美。
外衣
虽然是讲谍战故事的,但是这部剧的着力点不在谍战。很多观众积年累月看了各种各样的谍战戏之后,自以为深谙一切谍战大法,对剧中吴石、朱枫他们的笨拙甚至有些“外行”的谍报行为心感焦虑。
这里有一个严酷的道理。就是谍战虽然是历史进程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谍战戏却首先是通俗文艺,它会追求一种爽感。而爽感是和演义要求的“七实三虚”的原则是悖反的。
尽管如此,《沉默的荣耀》毕竟是讲情报战线的故事的,它天然地披上了谍战的外衣,在讲述情报故事的时候也必须使用一些谍战戏的套路。
我觉得这个剧集中用得最好的一个谍战叙事就是吴石被构陷盗取“海东青”计划书的那几集。这个利用指纹伪造证据的事情是有的,它发生在吴石被捕之后,毛人凤没有给吴石定罪的铁证,就利用美国的设备伪造了吴石的指纹。这个事情在电视剧里被挪到了前面,这就是历史演义的正常操作吧。精彩的是吴石被软禁在办公室里接受审查并且最终用一张菜单传递情报、给自己翻案的情节安排,它借用了经典的苏联谍战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中施季里茨被缪勒带到地下室审查的困境叙事,和深受《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影响的朝鲜谍战剧《无名英雄》中俞林和顺姬同时被克劳斯囚禁又先后脱身的困境叙事。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批评电视剧《潜伏》的有些情节对《无名英雄》的肤浅模仿。比起那些过分偷懒的模仿,《沉默的荣耀》借用的困境叙事则高明很多,而且环环相扣,悬念迭起,既有爽感,又合乎吴石“吴状元”的聪明人设。
渲染
《沉默的荣耀》写的是东海小组的潜伏和殉道。在庄严的、引人深思和令人痛心的宏大主题之下,作为潜流的是叙写家的温暖、儿女情长、求团圆而不得的人间悲剧,无限的柔情铺展。
于和伟老师亲自写了这首柔情似水的歌曲《团圆》:
月亮好美 大海好静
妈妈在唱歌啊 哥哥在捉虫
从第一集姐姐教弟弟写“家”字开始,到最后一集侍女阿兜锁上了吴公馆的大门,“家”的次主题在“国”的大主题之下一直若隐若现。这构成了这个悲壮的英雄演义的一层更加沉重的背景。
剧中,除了陈宝仓的家人没有出现,吴石、朱枫、聂曦,他们的家庭无不在风雨飘摇中破碎,则也是自古以来英雄叙事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这里涉及一个更重要的话题,台湾,“家”和“回家”的含义也就更加深邃和隽永。
小钱牺牲后,他相依为命的妹妹义无反顾地跳入海峡,游向大陆。卫兵说她是叛逃,要举枪射击,被吴石阻止。他含着泪说:“她只是想回家!”这时,镜头推向正在奋力游泳的女孩,一段字幕叠加到她越来越小的身影上:
自1949年5月台湾颁布戒严令以来,沿海地区几乎每月都有人冒险尝试横渡海峡,只为回到对岸的家。而小钱妹妹,只是那些众多被时代困住渴望重返大陆故乡者中的一个。
就这样,《沉默的荣耀》用一些无法团圆的“家”的故事温柔并且坚定地讲清楚了团圆的意义,和“东海小组”以及更多的没有来得及讲述的负有同样历史使命的情报人员的工作的意义。他们虽败犹荣,他们的沉默就是他们的荣耀。
这个电视剧太温柔了,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些柔软的片断引人回味。为什么这么舒展?因为这是一个叙写人间正道的作品。紧张的谍战令人激动,但是少有回甘。唯舒展和柔软的渲染会像空气一样包裹你,无处不在,难以抽离,永不忘怀。也有人质疑,为什么不直写刑讯,为什么不表现残暴的杀戮,我觉得这恰恰体现了剧方的温柔和怜悯。
最后一集,庭审之后,四位烈士走入光里,那光耀眼又柔和,正是悲惨人间的正道之光。
网址:新民艺评丨孙洁:《沉默的荣耀》,英雄演义的另一种写法 https://zlqsh.com/news/view/66773
相关内容
一份沉入海底的密码本,《沉默的荣耀》吴石交通员德英,因暴露跳海牺牲一婚娶学妹,二婚娶漂亮歌手,52岁出演《沉默的荣耀》被于和伟带火
余皑磊主演《沉默的荣耀》北京卫视热播
《沉默的荣耀》朱枫撤离失败,吴石聂曦暴露,黎晴隐秘坚守 #沉默的荣耀
朱枫目睹战友入海后挺身而出,北京卫视《沉默的荣耀》热播
这一次的再见,可能就是永别 沉默的荣耀 魏晨 隆妮
沉默的荣耀最刀人一幕来了,于和伟的一个表情让人泪奔!
39岁魏晨凭《沉默的荣耀》爆火,曾登2024春晚唱《上春山》
为何于和伟不医美?看他在《沉默的荣耀》演活吴石,才知戏骨底气
她追随的不仅是丈夫,更是一颗沉甸甸的相守之心 沉默的荣耀 于和伟 曾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