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上海智慧”

发布时间:2025-11-01 05:22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知识,让生活更有价值。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公益奉献的乐趣#

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上海智慧”

——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发

上海,是哲学社会科学重镇。一代代名家大师,一部部皇皇巨著,一批批优秀学人,共同筑成这座学术大厦,也共同谱写了为国为民、述学立论的辉煌篇章。今天,上海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召开,对499项优秀成果予以表彰,包括学术贡献奖4名、学术新锐奖19名、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59项以及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417项。

植根于伟大实践、贯通于真理脉络、融汇于文化基因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举足轻重。本届获奖学术成果全景式展现了上海学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服务国之大者、城之要者、民之切者的学术担当。

他们用严谨的学术语言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紧扣“人民城市”“新质生产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聚焦“超大城市治理”“贫困治理”等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议题,体现了立足实践的鲜明导向。“必须植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贯通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脉络、融汇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鲁品越的获奖感言道出了进一步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题中之义。

从400多项学科学术优秀成果所涉议题来看,学者们正积极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上海智慧”。例如,《大国经济学》构建了一套能解释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政治经济学框架;《文明论的历史哲学》通过新的历史观建构,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世界历史秩序及未来视野,彰显着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此外,学者们也积极回应AI时代的新课题。“ChatGPT引发的媒介变革”“数字法学的理论表达”等议题,反映出学界对技术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切。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文锋所言,“在数字化时代,学界正积极用大数据、AI等新方法赋能研究,这本身就是重要的方法创新”。

图片来源:上海社联

标注上海的学术高度,树立“以学明德”的典范

学术贡献奖是对那些为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学界享有广泛影响力和崇高声誉的上海学者的最高赞誉,可谓上海学术界的“终身成就奖”。自上海设立学术贡献奖起,已有42位学者获此殊荣,他们标注了上海的学术高度,彰显了上海学人的道德风范,为后来者树立“以学明德”的典范。本届学术贡献奖获得者为朱立元、刘君德、桂世勋、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长期从事西方美学研究。他坦言,自己的研究绝非简单引介,而是怀着建设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这一问题意识,去主动“重构”西方美学。他的研究始终坚守鲜明的中国立场,体现了文明互鉴的精神,成为“中国学者对世界美学的一份贡献”。

“迈开双腿,走向世界,实地考察,发现问题,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在行政地理学领域长期耕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君德将自己的学术热情归结于吃苦耐劳的“地理精神”,以及“把学问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治学追求。

作为中国人口社会学、老年学的奠基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便展现出前瞻性——当时他与数学系合作,运用数学模型预警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他此后的研究成果更为养老保障体系改革与老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历史地理领域著作等身。他主编的7卷本《中国移民史》,基于浩繁史料,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数千年移民历史全貌。在他看来,学术成果若不能普及至社会、突破专业圈层,便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为此,他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知识,让学术在大众化普及中真正推动社会进步。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基,在于一代代学者薪火相传,接续进取。青年学者是社科事业的希望与未来,如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时代重任,已历史性地落在当代青年学者肩上。

“青年学者应具备国际视野、实证精神和历史眼光,勇于参与国际对话、开展比较研究,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宏大脉络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学术新锐奖代表、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汪仲启道出了青年学人的使命担当。这支充满活力的学术生力军,必将在继承与创新中续写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的时代华章。

网址: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上海智慧” https://zlqsh.com/news/view/68323

相关内容

世界中国学大会|张焮:打破学科藩篱,构建多学科视域下的世界中国学知识体系
世界中国学大会|施寒微:“君子”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贡献
“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与海外汉学”学术研讨会在上外举办
2320品读论语: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智慧
福州成语“慧眼识严复”——共筑群己权界的和谐社会
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到米兰三年展|中国美术学院近期频现全球当代艺术现场
20多国学者齐聚重庆 以古典智慧“对话”现代议题
胡适的三大贡献,怎么吹都不过分!
汤一介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首次颁出“卓越贡献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