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美术往事|郑志刚、李飒漫谈李伯安
行李过安检时遵循'一脱一收'原则 #生活技巧# #组织技巧# #行李打包#
编者按
10月初,文艺评论家郑志刚与李伯安之子李飒对谈李伯安艺术,回顾了李伯安创作之中、创作之外的点滴细节,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李伯安这位河南艺术大家的不同视角。
“中原美术往事”征稿活动仍在持续,期待广大读者来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郑志刚(左)与李飒(右)对谈
对谈时间:2025年10月7日傍晚
对谈时间:郑州市花园路国贸360商场咖啡小座
对谈双方:南京大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本报特邀撰稿人郑志刚;李伯安之子、河南籍旅京艺术家李飒
郑志刚:令尊李伯安先生,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走出巴颜喀拉》,有美术史价值。你觉得他在创作上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李飒:天才艺术家不会突然出现。对艺术家来说,能接触到大量优质的文化信息和资料,其实是很重要的。综合修养、眼界、认知的能力,以及处理文化信息的能力,都是成就艺术家的关键因素。我爸爸正式学艺术的时间是1961年至1963年,在吸纳、积累文化信息方面,则主要仰仗于我母亲的影响和帮助。
我爸早年学美术,眼界有限,只能看到一些苏联作品。幸好我妈支持,通过各种途径帮我爸购入多种外国美术图册。记得他的画室里,经常挂着席勒的素描、克里姆特的壁画、列宾的油画、珂勒惠支的版画、罗丹的雕塑等。没有这些优秀作品的陶养,想画出好作品是难以想象的。

李伯安
郑志刚:你母亲曾是出版社优秀的文史编辑,令尊应当获益于此吧。
李飒:是的,我爸妈在学术和艺术方面经常沟通。一个艺术家能否逐渐成长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接触到优秀、全面的文化信息,进而拥有磅礴、开阔的文化视野。在双亲影响下,我有幸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这些年我颇有些紧迫感地把全球有代表性的美术馆、博物馆都参观了。
郑志刚:《走出巴颜喀拉》这个题目,是令尊自己取的吗?
李飒:最初我爸主要围绕“黄河之源”来定主题,但画着画着就有变化。这个题目最终是在王乙丙伯伯和我妈妈的介入下敲定的。
郑志刚:创作《走出巴颜喀拉》,令尊是怎样做到“杜门却扫”的?
李飒:我爸在生活中脾气非常好,不忍心拒绝任何人。在他最后十年,为创作巨幅作品倾注了所有精力。在这期间依然有很多朋友找他帮忙,但他确实无暇应酬。这个时候,我妈就站出来替他挡掉不少琐事。
郑志刚:令尊在家里管钱吗?
李飒:我爸在家里不管钱,全家积蓄都在我妈那里。但她舍得花钱支持我爸搞美术。我爸曾经很喜欢一套(共14本)日本出版的画册,总定价600多元。当时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才四五十块钱,可最终我妈帮他买下了这套画册。

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圣山之灵》(局部)
郑志刚:据说令尊不擅长应酬,特别是走穴参加笔会。不得不参加的时候,每次心里都很痛苦,所以他对这种事情总是不积极,但你妈妈却希望他“以画换钱”?
郑志刚:令尊对你的影响有哪些?
李飒:我妈说过,如果我像她一样聪明,同时又能像我爸一样勤奋就好了。我妈的确很聪明,能迅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她也有较大惰性,不太容易做到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我爸则勤奋异常,定下目标后披星戴月、百折不挠。我受他们影响较大的一点,就是尽早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以及尽可能地多读书。我认为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很重要。
郑志刚:令尊逼你学画吗?
李飒: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让我学画画。学素描很枯燥,我不愿学。有一次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你是画家就行了,有几个爸爸是大画家、儿子也是画家的?我爸回信说:李思训李昭道、米芾米友仁、大小荷尔拜因等等,都是父子画家。你看我留下来这么多资料,收集那么多画册,都可以供你学习。
终审:熊飞
审核:李向华
统筹:彭彬
编辑:王岗飞
网址:中原美术往事|郑志刚、李飒漫谈李伯安 https://zlqsh.com/news/view/69601
相关内容
原来郑兰亭就是公安局一直要找的伯劳美术指导李安然揭秘电影南京照相馆历史场景还原
李伯祥徒弟众多,谈去世的王平中至少能排前三,另两位可能是谁?
李依晓耍花枪又美又飒
七夕夜“郑州式浪漫”定格——“郑州有戏·流动的艺术”阜民里首秀圆满收官
侯耀文弟子郭晓小,谈杨议拜师:马志明、贾冀光、李如刚缺一不可
原创李玉刚究竟说了什么?让梅葆玖先生拂袖而去,不肯原谅
原创梅兰芳之子梅葆玖:为何至死不原谅李玉刚?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一生无儿无女,至死不原谅半路出道的李玉刚
88岁李伯祥喜收4位高徒,居然没有一个是相声演员,让人颇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