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际观众理解中国文化提供新视角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热点解读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热点#

明代瓷瓶与当代玻璃制品“同框”、中国传统掐丝工艺与欧洲金银制品艺术完美融合、古老陶瓷工艺在现代智能制造技术“加持”下焕发生机……英国首个聚焦中国当代工作室工艺的专题展览“多维:中国当代工作室工艺”日前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中国馆开展(见图,本报记者许立群摄),为国际观众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览别具匠心地将当代作品与博物馆原有的中国古典珍藏并置,这种“跨时空陈列”展现出瓷器的温度、泥土的记忆,也表达了传统技艺正在当代艺术家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此次展览展出逾80件作品,其中近50件被博物馆纳入永久馆藏。
艺术家区杏仪的格栅状陶艺,从中国木构建筑的榫卯智慧中汲取灵感。这位加拿大出生的华裔艺术家多次访问景德镇,“我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相互契合、无需铆钉的哲学,转化成陶土中的语言。”她说。
艺术家张慧敏创作的胸针,将中国掐丝工艺与欧洲金银制品工艺融合,使得黄金在视觉上呈现出轻盈感;青年艺术家童心笛打造出可替代手工重复劳动的点釉机器,通过编程控制釉料“像素”排布,制作出一件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陶瓷作品……展览策展人李晓欣介绍:“在很多西方观众的认知里,中国手工艺只是青花瓷、苏绣和脱胎漆器等。还有一群年轻艺术家用陶瓷、玻璃、漆艺、金工、纤维重新定义传统手工艺,这是一股新的创作力量。他们继承古老的工艺技巧,融入艺术思维和个人表达,突破材料、技法与观念的界限,让这些媒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与当代性。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和作品共同发声。”
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赏,参加与中国馆相关的讲座、研讨。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策展人卢川认为,此次展览是艺术家与博物馆共同努力的成果,推动世界对中国文化进行“再发现”与“再认识”。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馆长崔斯特瑞姆·亨特给予展览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国艺术家的这些作品重新定义了创作、创新和传承传统的意义。从陶瓷、漆器到金属和玻璃,中国当代创作者正重新塑造古老技艺,使其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7日 03 版)
网址:为国际观众理解中国文化提供新视角 https://zlqsh.com/news/view/70466
相关内容
2025中国(上海)国际提琴文化论坛在沪举办韩国5项申遗彻底失败:中国提供137项证据绝地反杀,韩国偷窃中国文化终于破产
运河观潮 | 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以“和合”为舟,载文明互鉴远航
以国际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西安故事文化传媒展台受参会嘉宾关注
文化新观察丨上海国际电影节:为“每一帧”光影注入新动力
“国宝语文课” 央视财经《2025中国国宝大会》上新
第三届北京国际艺术出版论坛聚焦“域外视野的文化中国”
第十一届文化语言与文学国际会议在南京举行
衢州携手国内多所高校深化交流合作,助力南孔文化国际传播
小红书副总裁许磊:网络平台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