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大批首演作品带动连锁反应,“演艺之都”实力与活力并存

发布时间:2025-11-17 10:19

家庭防火演练时,每个成员都要参与,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家庭安全技巧# #家庭防火演练#

一半是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的大气磅礴,一半是国内鲜少上演的法雅《魔法师之恋》的浓郁西班牙风情,11月14日晚,拥有百年历史的西班牙皇家剧院管弦乐团由指挥家古斯塔沃·吉梅诺执棒,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完成了首次访华亮相。而这个色彩斑斓的音乐之夜,是近期北京舞台上的众多“首演”时刻的缩影。

西班牙皇家剧院管弦乐团首度访华,登台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供图

“首演”纷纭

门类多元,视野开阔

每逢金秋,“演艺之都”光华璀璨。今年,进入10月后,借助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等平台,多部已在国际舞台经历检验的作品接连留下与中国乃至亚洲观众首度见面的珍贵纪念,先锋锐利的表达、鞭辟入里的立意,充分展现了北京演艺市场的开放多元。

全舞台版贝尔格歌剧《沃采克》,把无调性的音乐语言、极具冲击力的批判精神包装进一个隐喻丰富的纯白空间;华人作曲家黄若的《浮声之城》,融合交响乐表演与城市漫游,在曼彻斯特、纽约、伦敦上演后,它带着音乐对话社会的思考来到北京;法国布列塔尼国家剧院话剧《屏风》,是二战后法国重要作家让·热内的代表作,16位演员在巨大的白色阶梯上饰演上百位角色,荒诞而冷峻地抛出关于战争、奴役、记忆、死亡等主题的深刻探讨……

法国布列塔尼国家剧院《屏风》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同时,一批植根于中国本土、由在京院团委约或创作的作品首演登台: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上,从开幕大戏的《哈姆雷特》,到近日集人艺三代演员力量的《小郡之秋》,两部由人艺创排的大戏均以西方经典为桥梁,展示了中国艺术家驾驭普世题材的国际视野;中国交响乐团首演作曲家唐建平的交响音画《故宫》与《第三交响曲》两部作品,铭记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国家大剧院委约80岁作曲家鲍元恺创作的交响合唱版《炎黄风情》,为演出30余年广受欢迎的管弦乐版《炎黄风情》注入新生;北京交响乐团邀约6位外国作曲家写下《北京印象》,描绘他们眼中这座城市的千年风韵与现代繁华……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郡之秋》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音乐、舞蹈、戏剧,这些首演作品门类丰富,以各自擅长的艺术语汇为时代脉搏留痕,至今年年底,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可可西里》,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舞剧《铁道游击队》、话剧《金中都》等其他重要作品还将陆续在北京迎来首演。

市场活跃

丰富选择,探索前路

连续三周,“我的周末基本上都是在北京的各个剧场里度过的。”观众方女士说,这个周末,她和河北赶来的朋友一起看了陈小艺、龚丽君、濮存昕等众星集结的《小郡之秋》,一段段难忘的观演记忆,都被她小心珍藏在票夹保留的一沓票根里。“有时候,真的感觉挑花了眼,但哪一场也舍不得丢下。”方女士印象深刻,不久前,《哈姆雷特》《沃采克》等多个首演剧目的时间把她的日程表填得紧锣密鼓,一到夜色降临,她便奔走在各大剧场之间,赶赴自己“累并满足”的艺术之约。

贝尔格歌剧《沃采克》剧照。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这么多作品集中首演,是北京作为‘演艺之都’综合实力的生动体现。”剧评人筱枫说。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早些时候的相关统计,全市现有700多家表演艺术团体,为文艺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积淀深厚、培育良好的市场,也以真金白银的肯定回应着文艺创作的热情和探索——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多部参演剧目频现“手慢无”的抢票盛况,交响合唱版《炎黄风情》在国家大剧院的两场演出均告售罄,而通常来说,在许多城市,一套音乐会曲目仅有一场演出的预期体量。

交响合唱版《炎黄风情》世界首演。牛小北/摄

还有一个范例让筱枫相当难忘,2023年,国际乐坛声名鹊起的“鬼才”指挥家库伦齐斯与他的音乐永恒乐团首次来华,第一场演出便选在北京。特立独行的库伦齐斯才华与争议兼备,但北京观众的积极反馈彻底打响了这支乐团在国内的知名度。连续三年,音乐永恒乐团每年都会安排中国巡演,12月初,他们将再次回归北京舞台。“这种良性互动,是北京演艺市场前瞻性、国际化的生动例证。”筱枫说。

2024年,库伦齐斯与音乐永恒乐团登台国家大剧院。王小京/摄

“票根经济”

多方联动,全城共享

在丰富观众选择和市场供给的同时,大批优质首演作品也以剧场为纽带,带动了多元场景消费,热度居高不下的“票根经济”正在深度释放“演艺+”的无限潜力。

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举办期间,《浮声之城》等作品联动热门商圈、文旅场所、线下音乐消费场景、“北京礼物”商店,推出文商旅体多业态优惠服务,一张演出票变成全城消费VIP卡;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的相应票根可享购票满减、商圈优惠、集章换礼,为观众解锁王府井商圈“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专属优惠,实现“一场戏、一条街、一站式”的升级文化体验;“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戏剧市集落地天桥艺术中心,在打破传统剧场空间限制的沉浸式环境内,戏剧快闪、大咖会客厅、文创市集等体验错落分布,音乐剧《风雪夜归人》《四十天》《江南·十二场欢聚》等新作将首次披露创作理念……

北京人艺院长 冯远征展示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票根经济”的相关优惠。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在‘演艺之都’的建设进程中,首演项目已经成为一架重要引擎。”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张海君说,眼下,各大城市对优质、特别是头部文艺资源的竞争越发激烈,要把更多“首演”留在北京,优化行业生态是重中之重。相关的利好政策和顶层设计已在铺展蓝图,比如,今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及时发布《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对将北京作为全国唯一一站、在京首演和巡演首站落地北京的项目,支持金额适当上浮。“‘演艺之都’承载着各界不同寻常的期待,我们要同时要看到机遇和挑战,把巩固优势变成即刻的行动。”张海君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方非

网址:金秋北京大批首演作品带动连锁反应,“演艺之都”实力与活力并存 https://zlqsh.com/news/view/70472

相关内容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演艺之都”市场活跃精品频出
“演艺之都”市场活跃精品频出
“演艺之都”聚力点亮首发经济
北京人艺以最强“姐姐”阵容排演卢燕译作《小郡之秋》
话剧《金中都》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拉开“北京建都三部曲”序幕
北京大兴“金秋演出季”将在十一期间开幕,六天推出七场惠民演出
三部鸿篇回溯北京建都史 开篇之作《金中都》看荒原起宫阙
全城燃动交响活力,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今秋再启音乐盛事
如何活出生命的力量?作家刘庆邦走进北京交大分享“生命与文学”
何冰导演北京人艺新排经典反战话剧《屠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