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了一首神奇的诗,顺着读是天亮,倒着读是天黑,有何原因?
每一首诗都是一次生活的解读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诗歌鉴赏#
唐代诗人创造了大量诗作,令后世无数人敬仰,而宋代的词人则进一步提升了文学的艺术性,堪称顶尖。在宋代词人中,苏东坡(即苏轼)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苏轼不仅仅是文学才子,他的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甚至还热衷于发明一些小玩意,展现了他多面的才能。






细读《题金山寺》时,你会发现这首诗如果从头到尾念下去,给人的感觉是天亮了,光明的景象逐渐显现。尤其是诗中的暗浪和钓月明,暗示了夜晚的降临,而到达第五句时,突然出现的江天晓,则是天亮的标志。红霞的出现,更加验证了黎明的到来。 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讲述天亮时分的美丽景色,还细腻地描绘了日出时江面上的景象,以及早晨花草树木、鸟兽的生动画面。 有趣的是,这首诗的后半段是将前半部分的诗句逐字倒写,形成了另一种全新的意境。这种倒叙的写法如同电影倒放一般,而能够做到如此逆转并仍然保持深刻意蕴的作品极为罕见,恰恰《题金山寺》做到了这一点。 如果你仔细观察后半段的诗句: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这些字句被完美地倒写了过来,几乎没有任何瑕疵。可以说,作者的创作技巧极为精妙,把本来描述天亮的诗句倒放之后,瞬间便转变成了天黑的节奏。 从倒放的第一句开始,描述了鸿雁飞向西方的景象,水天一色,遥远的天际线渐渐显现,阳光照耀下的海霞将天空染成了红色。而江天晓倒写后,变成了晓天江,紧接着明月钓舟的描绘,跟随着水流渐暗,潮水也随之缓慢而远。整个过程的变化将从天亮到天黑的景象转化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天才的创作技巧,也赋予了诗作丰富的哲理内涵。 因此,这首《题金山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件诗词艺术的瑰宝,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才华。无论是谁创作的,这种诗意和创作技巧,都让人由衷地赞叹。
网址:苏轼写了一首神奇的诗,顺着读是天亮,倒着读是天黑,有何原因? https://zlqsh.com/news/view/71303
相关内容
“问天作诗”,除屈原、李白、苏轼外,千百年无人能写第四首苏轼为劝好友戒色,写诗一首后流传千古,男子看了笑、女子读了气
苏轼,如何把苦难活成了诗
苏轼有一首千古绝句,萎靡期最适合品读,句句堪称经典
读城记|超然台上的苏轼
苏轼的这首伤春词,上下阙都有千古名句,写完后自己也不忍再读
读懂苏轼,人生快乐
苏轼苏辙重逢共赏月,苏轼写一首《阳关曲》,杨万里评:四句皆好
《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出版 带读者“读东坡,见自己”
苏轼月夜于舟中写下此诗,笔走龙蛇行云流水,令4位高徒崇拜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