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艺术创作的源泉 | 京剧《齐白石》观后散见

发布时间:2025-04-11 13:10

参与艺术创作,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源泉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乐趣探索# #乐趣文化传承#

京剧《齐白石》剧照。北京京剧院供图

现代中国的两位艺术大师齐白石与梅兰芳,两峰并峙,双星闪耀,佳话频传。两位又都是艺术的革新者,把这段历史再现于京剧舞台,当代观众有较大的辨识度和亲切感,也弘扬了艺术创造的革新精神。京剧《齐白石》首演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多次演出研讨、精心调整、提升打磨,于2025年春天再次精彩亮相。《齐白石》是一部现代戏,也是历史剧。除了本身的艺术成就之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国画和国剧(京剧)也被称为我们的国粹。国画的写意精神强调“以形写神”,与京剧表演中的“形神兼备”有异曲同工之妙。齐白石主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的国画通过简洁的线条与色彩,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梅兰芳的京剧表演通过身段、手势与唱腔,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两种艺术样式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段上的互相借鉴,使得它们在艺术个性上更加鲜明,在本体成长上更加强健,在艺术生态上更加丰富多彩。

这版《齐白石》在戏剧文学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全剧除了序幕的7场戏:失意得意、求财舍财、戏师拜师、撕画补画、看相打相、青眼白眼、死我生我,标题有诗韵功力,全程对仗,极为讲究;14个词:失、得,求、舍,戏、拜,撕、补,看、打,青、白,死、生,形成戏剧动作,且皆由主角齐白石发生、发出、辐射、扩展;最终指向动作高点“死我生我”,这也是全剧主题,巧妙、内在地形成了严谨的戏剧结构。

齐白石是本剧的核心人物,通过他的艺术追求、内心挣扎以及与周围人物的互动,演员塑造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艺术家形象。齐白石在艺术上的变法创新与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他性格的主要冲突。明线写他与画商苏礼斋及画界领袖周龢父的冲突周旋,暗线则是他的内心挣扎。编导对齐白石内心冲突、心灵外化的剖象处理,极具创造性。“剖象”是陕西老一代戏曲史论家陈幼韩对戏曲美学的发现。本剧中的神思和尘想两个人物及其与齐白石的戏剧场面就是传统的戏曲剖象手法的创造性转化;表现齐白石此时此刻的内心纠缠、纠结、争斗、挣扎,超越了写实与再现;在增强戏曲歌舞观赏性的同时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表现齐白石,只取其变法精进及画坛传奇故事,已足够丰富生动。加入梅兰芳一线,使本剧的艺术格局、思想价值、美学质量,大大提升。通过梅兰芳与齐白石的交往,展现其对齐白石艺术理念的理解与支持,梅兰芳也在齐白石创造“红花墨叶”“变法大成”中受到了启发,创造了“花衫”。两位艺术家在艺术追求上的共鸣、影响与互相启发,体现了中国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该剧在行当设置上,生旦净丑,相当齐全,匀称明朗。主角齐白石老生、梅兰芳小生、齐夫人宝珠青衣、周龢父花脸、齐母老旦,外加文丑、武丑、小花旦。全剧唱段分布与人物形象内外吻合,主次分明。青年奚派名家张建峰饰演齐白石,叶派小生名家李宏图饰演梅兰芳,青年梅派名家窦晓璇饰演齐夫人,流派纷呈,可圈可点。改版在关键场次上还有很多亮点。演出中,母亲及铃声意象结构性地出现,十分感人,表现出齐白石与母亲、乡土、乡村,与牧牛、牧歌、木匠永恒的血脉联系。

齐白石之所以成为艺术巨匠,在于他对传统人文画的突破与创新。他的创作实践使中国画达到了一种新高度,他的绘画经验为中国艺术理论话语创造了一种新表述。白菜、鹌鹑、蚂蚁、虾米……生活、生命、生机、生动——艺术的民间性、日常性、人民性、大众性是他的创作源泉,这一切都在他衰年变法“告别旧我”之后而坚定不移。

文/马也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0日第20版)

编辑/胡克青

网址:找寻艺术创作的源泉 | 京剧《齐白石》观后散见 https://zlqsh.com/news/view/21053

相关内容

国画名家: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的艺术经典
齐白石:从“画匠”到“巨匠”
齐白石山谷秋香图
齐白石花鸟四条屏
汇集电影大师创作幕后 “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北京站开幕
钦州:白石湖畔忆白石
她18岁嫁齐白石,相爱相守25年,尽得丈夫真传,临画可以假乱真
梵樾发现弟弟欺骗了自己,原来白烁寻找多年的姐姐就在冷泉宫…
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赵燕侠逝世!享年97岁
吴昌硕与齐白石对比?专家:吴昌硕是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