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环、三仙归洞,非遗传承人带新京报小记者体验古彩戏法的魅力

发布时间:2025-07-12 12:29

日本京都,体验传统和现代融合的古都魅力。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背包客必去地点#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怎么回事!”“天啊,这是什么原理?”7月11日下午,在第二十四届新京报小记者的结营仪式上,作为“神秘嘉宾”,中国古彩戏法非遗传承人李然的表演引得全场“哇”声一片,用意念弯折钢叉、让碗内小球凭空消失又出现……这些神奇的现象,让小记者们惊讶不已。当日,围绕古彩戏法的传承,李然和小记者们深入交流。

古彩戏法非遗传承人李然(图右)展示用意念弯折钢叉的戏法。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古彩戏法,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它源于生活,所用道具皆取自日常。2011年,古彩戏法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跻身首批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之列。也正因如此,吃饭用的小碗、钢叉都是李然手中的道具,在他的手里千变万化。

“奇迹就在一瞬间!”表演中,李然话闭,钢叉就在他的手里被弯折成九十度,他吹口气,小记者手中紧握的一个小红球就变成了两个……惊讶之余,孩子们也仔细观察这些小道具,想要猜解其中奥秘,“很难想通这是什么原理,戏法果然神奇!”一位小记者喊道。

李然教大家学习小戏法。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李然借“三仙归洞”(中国传统戏法,用一根小棍,两个碗,三个球,使三球在两碗之间来回的变幻,让大家猜碗里有多少球)。他想借这一戏法告诉大家,“十赌九输,不赌为赢”,眼前所见并非真相,如果真的赌碗中的球数会满盘皆输,因为会变戏法的人可以控制球数。

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李然还为每位小记者带了名为“明日环”的小道具,现场手把手教学,教会孩子们如何让小铁环在下落的过程中,顺利穿到链子上。“不是每次都能够成功,我得回去反复练习。”小记者们纷纷说道。

两位小姑娘露出吃惊的表情。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请问古彩戏法的传承人数多不多?”“这个戏法学起来很困难,为什么还要传承它?”……在互动交流环节,小记者们纷纷发问。李然表示,古彩戏法是一代代表演艺术家们的智慧结晶,和相声一样,需要拜师学艺,也分门派,“这是中国的魔术,我希望将这一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同时他也鼓励小记者们,遇到困难都要有勇于挑战的精神。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

网址:明日环、三仙归洞,非遗传承人带新京报小记者体验古彩戏法的魅力 https://zlqsh.com/news/view/44499

相关内容

潍坊18项非遗绝活集中亮相北京电影学院,吸引千余人参观体验
今晚看春晚丨2025年非遗晚会:千名传承人三百余项非遗
品苏绣匠心,赏花海盛景!苏州高新区开启“苏城环游记”首条非遗主题游
深圳:“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丰富民俗活动中体验“非遗版”春节
明星化身非遗守护者,匠心传承,挑战无限乐趣
“助力非遗文化秦腔艺术传承公益项目”落地西安
吴桥杂技:“耍”出国家级非遗魅力
(新春见闻)非遗体验受留沪过年港人青睐
端午假期北京推出1700余场活动 多区开展“非遗端午”民俗体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