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有前后之分?前汛期转入后汛期,科学防汛这样防
台风来临时,沿海地区需提前做好防风防汛工作。 #生活知识# #小常识# #天气变化小常识#
每年夏季一到,“汛期”一词就会频繁地被提及,关于汛期,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很多,汛期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这个知识有点“冷”。
什么是汛期?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江河、湖泊等水体因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导致水位显著上涨的时期。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驱动,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征。
什么是前汛期?
前汛期是季风气候区特有的水文现象,特指每年雨季初期由冷暖空气持续对峙引发的集中强降雨阶段。在我国华南地区通常发生于4-6月(称“龙舟水”),长江流域则表现为6-7月的梅雨期。其形成源于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拉锯战”:南下的冷空气与北进的暖湿气流在华南至江南一带形成准静止锋,产生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平均持续5-7天。
什么是后汛期?
后汛期是季风区雨季后期由热带天气系统主导的强降水阶段,主要发生在7-10月,华南及东部沿海最典型。其核心驱动力为热带气旋(台风)和季风槽:西太平洋高温海水孕育台风,携带巨量水汽登陆,配合地形抬升,可产生小时雨强超100毫米的极端降雨。
后汛期开始,台风逐渐走到舞台中央(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为何有前、后汛期之分?
前、后汛期之分,源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系统的阶段性演变:
大气环流转换:夏季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前汛期由冷暖空气拉锯形成的静止锋主导(如华南准静止锋),后汛期则转为热带气旋等暖区降水系统控制。
水汽通道切换:前汛期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后汛期转向西太平洋,导致降水性质从大范围持续降雨变为局地短时暴雨。
热力条件升级:随着夏季地表持续增温,后汛期大气能量更充沛,易触发强对流天气,小时雨强可达前汛期的2-3倍。
灾害特征差异:前汛期多引发流域性洪涝和地质灾害,后汛期则伴随台风风暴潮、城市内涝等复合型灾害。这种分期对防灾决策具有关键意义,如华南将4-6月定为前汛期重点防御阶段,7-9月则侧重台风应对。
前汛期和后汛期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来源:作者自制
后汛期防汛要点
1、实时关注台风路径、强度、影响范围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特别是登陆点、最大风圈半径、强降雨落区预报。
2、全面检查,加固或拆除广告牌、霓虹灯、脚手架、塔吊、围墙、临时工棚、农业大棚、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外机等高空构筑物及易坠物。
3、出现台风前,船只必须回港避风、锚固,人员上岸。
4、紧闭门窗,必要时用木板或胶带加固玻璃,远离迎风门窗。
5、重点防范低洼易涝区、地下空间(车库、商场、地铁)、下穿隧道。
6、提前检查疏通排水管网,备好挡水板、沙袋。暴雨时避免进入地下空间,车辆勿停低洼处。
7、警惕山区性中小河流因短时强降雨引发的暴涨洪水,远超警戒水位。
8、加强河道巡查,及时撤离河道内及沿岸危险区人员。
9、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危险区等危险区域人员,提前、果断、彻底转移安置到安全地带。
7月8日,应对台风“丹娜丝”,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院桥中队民辅警在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一路段积水处执勤,确保道路畅通。(图片来源:新华社)
10、重点做好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流浪人员等特殊群体的转移帮扶工作。
11、雷雨大风时,远离大树、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停止户外高空、水上作业。
12、户外遇雷雨,勿在空旷地持金属物行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勿靠近孤立高耸物体。
13、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大坝、尾矿库的巡查排险力度,加密频次,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14、强化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的安全检查和防护措施。
15、细化完善强降雨、大风天气下的交通疏导、管制和应急抢险方案。地铁、隧道等关键点需有强排水能力和封堵预案。
作者:王元红 天气气候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气象学会会员
(责编:邢郑、吴昊)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汛期有前后之分?前汛期转入后汛期,科学防汛这样防 https://zlqsh.com/news/view/44963
相关内容
世界肿瘤日:遇癌不恐慌 科学防治是关键杨柳飞絮进入高发期 易过敏人群如何做好防护
科学健身防伤病
新研究:驱蚊剂和防晒霜并用或影响防晒效果
清明时节防病养生 专家支招这样做
张杰来国防科大啦!对追星女在科大学习最好的礼物
芒种时节如何防暑避虫?爱眼日怎样护眼?
流行态势如何?怎样做好防护?——国家疾控局回应春夏传染病防治热点
春季防过敏这些误区要警惕
一件防晒衣的“进化”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