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李舒:为什么鲁迅喜欢吃河南菜?
日常笑话:问:你为什么不喜欢吃鱼?答:我喜欢吃‘鱼’花。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搞笑日常图片#
上个月去了趟洛阳,每日晨昏皆被碳水浸润。牛肉汤泡饼丝,驴肉汤配油璇,胡辣汤搭水煎包……四斤体重悄然上身,味蕾却似在旷野游荡。所谓水席,汤汤水水,糊糊然一片混沌,唯余胡椒与醋的浓烈,激荡间竟难分彼此——我疑心洛阳美食的名声,怕是掺了几分历史的迷烟,归来问朋友,朋友说,河南有什么好吃的?可是,旧日上海滩,竟有人对河南滋味一往情深。此人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
1934年寒冬腊月,鲁迅寄出一封手书:“本月十九日(星期三)下午六时,我们请你们俩到梁园豫菜馆吃饭……”收信人是初来乍到的东北青年萧军、萧红夫妇。两人激动万分,萧红甚至花了一昼夜时间,给萧军做了一件新衣服。这第一顿接风洗尘饭,鲁迅选了广西路上那家“梁园豫菜馆”,他细心地在请柬上写好“梁园地址,是广西路三三二号。广西路是二马路与三马路之间的一条横街,若从二马路弯进去,比较的近。”鲁迅请客的名义是庆祝胡风儿子满月,不过胡风夫妇因为没有收到信,未能赴约,茅盾、聂绀弩、叶紫等九人围坐一桌,这成了二萧异常难忘的一顿饭。
细查《鲁迅日记》,他与梁园的缘分远不止于此。1934年末至1935年,他不仅在此宴客多次,甚至曾请梁园名厨亲至大陆新村寓所掌勺,款待内山完造等日本友人。小小梁园,俨然成了先生重要的社交沙龙,文坛信息与革命气息在杯盏交错间暗暗流转。他很喜欢的一道菜是“三鲜铁锅烤蛋”,因为我细细数过,请客几次,每一次都吃了。
“三鲜铁锅烤蛋”取鸡蛋液,调和虾米、火腿丁、香菇丁及鲜汤,倒入特制铁锅烧至半熟,再盖上烧得通红的铁锅盖,烈焰上下交攻,蛋液瞬间膨发如云。上桌时滋滋作响,蛋体松嫩,鲜香四溢——内里是北方烹法的豪迈,表层微焦的甘香,又带几分江南风韵的精致回旋。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菜还是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这道菜的妙处在于铁锅保温,上了桌还有滋滋作响的滚沸声。这道理同于现在所谓的‘铁板烧’,而保温之久犹过之。”——鲁迅是看不惯梁实秋的,但在铁锅烤蛋上,他们是知己。
鲁迅甚至动过雇一名河南厨子的念头,终因对方索价过高而作罢。
一个深爱绍兴霉干菜与笋煮豆的江南人,为何独独钟情这厚重北地风味?
前几天翻阅旧报章,忽然发现一篇题为《梁园小宴》的小品文,其中提到生活在无锡常州上海一带的人,喜欢“偏甜”的口味,当年报端评论梁园豫菜,点明其数道名馔,如糖醋熘黄河鲤鱼,都暗合心思,在夏日,梁园还会附赠酸梅汤,更引来无数女顾客的喜爱。鲁迅是十足的甘党(甜食派),这和他的文学偶像夏目漱石一样,肠胃不好却疯狂追求甜味。他喜欢吃鸡蛋糕,在日本上学的时候爱喝青木堂的“密尔克舍克”——其实就是奶昔,他那么挑剔朱安做的饭,唯独喜欢用炸了的白薯蘸白糖。
鲁迅爱吃甜食,连药也不放过。有朋友从河南来,送给鲁迅一包柿霜糖,是用来治嘴巴生疮的,鲁迅说:“可惜她说的时候,我已经吃了一大半了,连忙将所余收起,预备嘴上生疮的时候,好用这来搽。”可是到了夜里,鲁迅居然爬起来又偷吃,“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就又吃了一大半了”。我听了鲁迅的话网购买了柿霜糖,送到的当天迫不及待拆开来吃,结果大失所望,只有一点清凉味道,连柿子香都没有。看来鲁迅的口味,还是值得怀疑。
网址:夜读 | 李舒:为什么鲁迅喜欢吃河南菜? https://zlqsh.com/news/view/52270
相关内容
重读《孔乙己》才看懂了其深藏的东西,才理解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它“AI鲁迅”回故乡啦!“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在绍兴精彩起航
花地|鲁迅的孙子论鲁迅:“硬”鲁迅也有“软挣扎”
汪兆骞:为鲁迅温情的一面所感动
大学教授走进高中课堂 带读“鲁迅经典”
冰心做错了什么,为何鲁迅、张爱玲、苏青和林徽因都对她很不满?
鲁迅一生是诗
为什么鲁迅将《红楼梦》中的老奴焦大戏称为“贾府的屈原”?
为什么鲁迅、林语堂等人对郭沫若的评价这么差?
杨康为什么不喜欢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