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叙事到精神传承——评大型现代川剧《晏阳初》
历史文化:讲述历史故事,传承文化精神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生活美文精选#
2025年8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型现代川剧《晏阳初》在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上华丽登场。这部剧改编自苗勇的同名小说,巧妙地将川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晏阳初这位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传奇人物的事迹结合起来,向他的伟大贡献致敬。
《晏阳初》由七个篇章组成:天问、劝学、迎新、回家、守心、哭瓷、定魂。剧中的核心线索围绕晏阳初在艰难困苦中推行乡村平民教育的努力与挑战。这不仅是川剧艺术形式的创新尝试,更是一场文化深度淬炼与重塑的旅程。
该剧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戏曲元素,深刻连接了历史记忆与当代精神。通过方言、戏曲程式和跨文化的表达手法,剧情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想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作品通过生动的角色塑造和现实主义关怀,呈现出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历史背景与现代观念的深度融合,最终打磨成一部兼具思想深度、历史厚度和艺术美感的舞台巨作。
主题表述:从平民教育到人类大同
该剧忠实于原著与历史人物的本色,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它从“天问”篇章的开端,到“定魂”篇章的高潮,逐渐展示了晏阳初的教育理念。从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到卫生教育,剧作紧扣每一阶段,推动剧情不断深入。
在开篇的“天问”中,文盲背二哥与晏阳初的高亢唱白对比鲜明。背二哥自嘲“大字不识一两个”,而晏阳初则提出“开金矿不如开脑矿”“即使飞蛾扑火,我也要让仁爱长流”的豪言,展示了教育救国的艰难与坚定决心。
在“劝学”篇章,乡绅王公逊通过操控农民无知,伪造稻谷借据以压榨民众。这一情节不仅揭示了平民教育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晏阳初对平等理念的坚定信仰,进一步阐述了他反对等级制度与愚民政策的立场。“说什么天定命运,说什么下等平民不可识字,全是愚弄百姓的伎俩”,晏阳初的这番话道出了他的平等主义思想和追求大同的理想。
“回家”与“哭瓷”篇章通过晏阳初归乡看望母亲、积极抗战等关键事件,展示了平等教育对百姓觉醒的巨大影响,也紧密联系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
全剧通过章节结构深化主题,而在结尾的《定魂》篇中,剧作将价值观提升到哲学层面,通过与孔子的对话,完美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国家、历史与未来的融合。
艺术创新:诗意文学与四川韵味的结合
在这部剧中,除了忠实呈现原著的核心精神,还融入了诗意的文学风格、传统戏曲程式和当代审美元素,突出川剧的地域性和文化根源。无论是在语言处理、人物塑造,还是舞美设计方面,都体现出晏阳初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剧中的唱词极具地方特色,结合了川音的幽默感和韵味感,采用问答式、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剧作的情感张力。在序幕《天问》中,通过“苍凉世界大同梦,且洒热血化东风”等简短唱词,揭示了剧作的主题和晏阳初的教育理念。剧中的“巴山秋风”唱段,则通过大众熟知的方言和歌词,将母子情深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赋予戏曲歌词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在“哭瓷”篇章中,演员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精确展现了晏阳初得知家乡沦陷时的无比痛苦,增加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并突出他为实现理想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此外,剧作在舞美和音乐设计上实现了传统川剧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它通过将晏阳初海外宣讲的回声与定县纺车的声音叠加,巧妙地将历史与现代的冲击呈现出来,增强了时代的代入感与震撼力。
现代传播:多渠道引领文化传承
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该剧的推广覆盖了各大媒体平台。通过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和社交平台的分享,这部剧迅速引起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在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剧照、视频片段和演出资讯被大量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该剧的成功推广,推动了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它将传统的川剧艺术形式与现代题材融合,在保留川剧的唱腔、表演程式和音乐元素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舞台技术和叙事手法,使川剧艺术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这种创新模式为川剧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培养了潜在的年轻观众群体。
通过这部剧,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家国情怀得到了现代化的呈现,让观众更加认识到教育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激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和社会责任的关注。
《晏阳初》不仅呈现了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历史历程,也通过川剧这一现代化载体重新诠释了教育救国和人类大同的理念。从唱词的川音韵味到舞美的时空交错,这部剧不仅为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提供了范本,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实践平台,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
(本文为2025年度四川文艺评论中心青年评论人才孵化项目“‘有腔有调’川剧青年评论活动”成果)
网址:从历史叙事到精神传承——评大型现代川剧《晏阳初》 https://zlqsh.com/news/view/55776
相关内容
世运会遇上川剧汇演,潮流运动与传统文化都安排了! 丨跟着赛事去旅行历史人物更立体,精神风骨更动人:话剧《苍生为念》改版后亮相成都
从银幕到现实:当代青年为何需要『侠之大者』精神指引
走进阳明先生的精神世界 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南昌红谷滩大剧场上演话剧《阳明三夜》
传统音乐正成为电影叙事的点睛之笔
当行业被短剧的快餐式叙事裹挟时,《无忧渡》用从容叙事回归故事本身
把《醉翁亭记》搬上舞台 川剧《欧阳修》成都首演
致敬经典、礼赞传承!川剧《变脸》武汉上演赢得满堂红
白鹿欧豪新剧《北上》定档江苏卫视 谱写时代群像下的运河故事
初一到初七好戏不断!春节来重庆市川剧院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