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和防范“食脑虫”感染(服务窗)

发布时间:2025-08-26 08:33

如何预防宠物跳蚤和蜱虫感染 #生活技巧# #宠物护理技巧# #宠物医疗知识普及#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近期出现了几起儿童玩水感染“食脑虫”的病例。什么是“食脑虫”?“食脑虫”会带来哪些危害?预防“食脑虫”感染有哪些有效措施?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感染科行政副主任胡越凯。

  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人群感染后,易引发鼻炎、角膜炎、脑膜脑炎、脑炎等。特别是原虫进脑后,人体会出现高热、头疼、恶心、呕吐、脖子僵硬、癫痫、昏迷等症状,且死亡率极高,因而被称为“食脑虫”。

  “‘食脑虫’在25摄氏度到42摄氏度的水体里更加活跃。暑期大家更多前往户外戏水,因此会偶发‘食脑虫’感染的病例。”胡越凯介绍,在溪、湖、池塘等天然淡水水域,未经消毒处理的泳池、水上乐园、喷泉池以及潮湿土壤内,都可能存在“食脑虫”。不过,大家也不必恐慌。胡越凯介绍,从发生概率的角度讲,“食脑虫”感染属于罕见疾病。

  做好有效防范措施,就可以避免感染。“食脑虫”大多通过鼻腔进入大脑,还有少数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身体。胡越凯提醒,尽量避免前往野外湖泊等天然水域戏水、游泳,尤其注意避免呛水,可以佩戴鼻夹等防止水进入鼻腔。此外,接触泥土、污水后要及时洗手,如有清洁鼻腔的习惯,必须用煮沸冷却后的水冲洗。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在佩戴时也要注意手部清洁。

  “‘食脑虫’感染早期易出现鼻炎、角膜炎等症状,如果出现不适,尤其是出现高热、头痛等症状要尽快就医,并如实告知医生过去是否有接触土壤、水体等的经历。”胡越凯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6日 13 版)

(责编:陈夏琳、孙娜)

作者:本报记者 施 钰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如何辨别和防范“食脑虫”感染(服务窗) https://zlqsh.com/news/view/56994

相关内容

如何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服务窗)
流行态势如何?怎样做好防护?——国家疾控局回应春夏传染病防治热点
芒种时节如何防暑避虫?爱眼日怎样护眼?
预防春季食源性疾病需防范两类风险因素
被蜱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专家教你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安然过年
以假乱真的AI诈骗,如何防范?
夏季如何注意食品安全?
大风降温 谨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选购家用空调(服务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