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镇的“木”与“纸”:越燃越旺的文化火种
燃气灶火源调节:根据烹饪需求调整火力大小,火孔越大火力越旺。 #生活技巧# #家电维护技巧# #燃气灶使用建议#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处暑已过,暑气初消。在宁河区丰台镇,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镇正以另一种方式“生长”——天尊阁的飞檐下,木版年画的墨香混着剪刻纸的红纸味飘散,木雕工坊里刻刀与木料的轻响此起彼伏。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版年画”“剪刻纸”“木雕”的集中传承地,这座古镇正用“守正创新”的密码,让古老技艺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早上8点,东丰台染纸剪纸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士存的工作室已亮起了灯。案台上,一盆红色染料泛着光泽,几十张素纸整齐铺陈。“市面上的红纸太匀,染不出我们需要的层次。”刘士存指着刚晾好的半干红纸解释,“剪生肖要透亮,做吊钱得厚重,每样都得自己染。”
工作室墙上,近百幅作品串联起时光:既有巴掌大的“虎娃抱鱼”传统生肖,也有大幅的“田园牧歌”作品。“过去剪的是‘五谷丰登’‘门神镇宅’,现在百姓日子好了,需求变了。”刘士存翻出一幅人们围坐闲谈主题的剪纸,“这是客户定做的,想记录与亲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在刘士存看来,非遗的生命力,就在于跟着百姓的“所盼所求”走。
与剪纸的“轻灵”不同,东丰台木雕则以“厚重”见长。“我们的木雕起源于唐代,明清时‘木雕之乡’已声名鹊起。”东丰台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满利轻抚作品,语气里带着自豪,“以前的作品供不应求,出口海外,现在我们做摆件、做文创,效果依旧不错。”
在高满利的工作台上,一件刚刷完清漆的“莲年有余”木雕年画正静置晾晒——不同于传统纸质年画,这幅作品以木为纸、以刀为笔,莲花的花瓣纹路细若发丝,锦鲤的鳞片在光照下泛着琥珀色光泽。“这是我和东丰台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董静的一次跨界合作,我做木雕,他做上色。”高满利介绍,这次把年画从纸上“搬”到木头上的尝试既保留了套色印刷的精髓,又多了立体的质感,市场反响很好,订单不断。
非遗不是“老物件”,而是乡村的文化基因。“近年来丰台镇不断在宣传引导和资金扶持方面加大力度,深入挖掘非遗技艺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承方式,拓展非遗作品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推广剪纸、年画等项目进校园,通过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触摸文化根脉。”丰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位于天尊阁附近的非遗研学体验馆即将完工,未来镇里将整合木版年画、剪刻纸、木雕等非遗资源,打造特色研学路线,让游客不仅‘看’非遗,更能‘做’非遗,‘懂’非遗。”
从染缸边的红纸到木雕刀下的年画,从传承人工作室的坚守到全镇的体系化推动,丰台镇的非遗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时代。正如刘士存所说:“守得住根,跟得上步,老手艺就能‘长’出新模样。”在这座被时光守护的千年古镇里,文化的火种正越燃越旺。
网址:丰台镇的“木”与“纸”:越燃越旺的文化火种 https://zlqsh.com/news/view/57290
相关内容
唐进文:省级非遗冈西剪纸的传承与创新者东方腔调,这台越剧春晚唤起传统文化潮流之势
世界著名名人故居: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与精神传承
《丰乳肥臀》:穿越历史的“牲活”
韩国女性吐槽韩流太火盼中越泰菲文化取代
师承薪火,道韵流芳——李子矜与道教文化的传承之路
中国对联文化为何穿越千年经久不衰?
古镇杨柳青 亮灯绽新韵
媒体评:陈丽君用实力点燃传统文化热潮
专访陈丽君:越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