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舞台剧《新·回春之曲》赴滇演出 以戏剧之力传承红色记忆
观看戏曲表演,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传统文化传承#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9月28日报道:近日,上海戏剧学院演出的舞台剧《新·回春之曲》在云南精彩上演,演出搭建起了沪滇艺术高校交流的桥梁,更体现了青年学子以戏剧之力对红色记忆的传承。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云南艺术学院与田汉基金会主办了“田汉在西南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纪念《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系列展演活动”。作为活动的重要环节,上戏的演出收获热烈反响。
田汉是文艺抗战的重要倡导者和践行者。1934年,田汉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回春之曲》。该剧写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际,以华侨青年高维汉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战斗中失去记忆之后又被唤醒的传奇经历,以及他与恋人梅娘的爱情为主线,在抗战题材的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不仅有炽热的爱国激情,还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将家国情怀融于一体。
《新·回春之曲》由上海戏剧学院教师方军改编,俞建村导演,凌军任舞美及多媒体设计,青年演员谢天、曹思雨、林天豪等主演。该剧在尊重田汉原作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重构和再创作。《回春之曲》创作时,全面抗战尚未爆发,《义勇军进行曲》也没有问世。《新·回春之曲》则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
原作中,高维汉被春节的鞭炮声唤醒了记忆,而《新·回春之曲》则将唤醒高维汉记忆的元素改为了当时广为传唱的抗战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也是田汉所作,与《回春之曲》都体现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精神。将《义勇军进行曲》融入《新·回春之曲》,是本次再创作的一大亮点,实现了“田汉作品与田汉作品的相遇”。
《新·回春之曲》在舞台上塑造了失忆的高维汉和被困的高维汉两个形象,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冲突,进一步凸显了“回春”的意象,既指个人创伤的治愈,更象征民族精神的全面觉醒。同时,此次演出还保留了原作中的《梅娘曲》《告别南洋》等插曲,这两首歌曲以及《义勇军进行曲》均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值得一提的是,聂耳是云南籍的杰出民族音乐家,《新·回春之曲》在滇的演出不仅是对田汉的崇高致敬,也是对聂耳的深切缅怀。
《新·回春之曲》已于今年9月12日、13日上演于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随后便来到云南演出。该剧以当代艺术语言解读红色经典的方式,得到与会专家与师生们的高度认可,认为其不仅深化了对田汉“文艺为抗战服务”理念的理解,更通过校际交流,让青年学子在艺术碰撞中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演出既是沪滇高校学术与艺术交流的重要成果,也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跨区域传播的生动实践。
网址:上戏舞台剧《新·回春之曲》赴滇演出 以戏剧之力传承红色记忆 https://zlqsh.com/news/view/63851
相关内容
台湾传统戏曲剧团“三十而立”:传统是永恒的时尚新春舞台年味浓郁好戏不断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媛参演湖南戏曲春晚:街头,就是我的舞台
年轻人青睐老滇戏
年轻演员唱主角,浙江传统戏曲唱响“致青春”
「郑州有戏」戏曲院团唱响“古调新声”
提炼越剧“新大众化”经验 浙江打造“青春戏曲”品牌
扎堆儿上新大戏,北京舞台春光正好
台湾传艺中心“儿童戏曲剧团扶植计划” 助戏曲生命永续
“让更多岛内青年感受戏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