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诺奖得主的庄子哲学:无用之用
《养生主论》:庄子的哲学思想,提倡顺应自然,以无为达到健康之道。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中医养生经典#
2025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Susumu Kitagawa)特别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教授,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M·亚基(Omar M. Yaghi)教授,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构造体”(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北川进一直奉行一个研究信念:发现“无用之用”。早年他受到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的影响,后者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
在庄子哲学中,有用还是无用的争辩,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这个争辩背后反映的是现实之中个体的纠结。有用还是无用?我们看似一直在选择着有用的选项,可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未必如此。在庄子看来,人都有着极为强烈的主观意志(老子也持这个观点),人都会天然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矛盾,以至于无法相互理解。
庄子是怎么谈论这个问题的呢?他在跟惠施的辩论中表达了他的立场。惠施和庄子之间的争论很多,而关于有用和无用的争辩,就是其中一个。庄子和惠施第一次关于有用还是无用的讨论,缘起于惠施对其大葫芦的描述,惠施说,魏王送给他大葫芦的种子,他种下之后结出的葫芦非常大,大到可以容纳五石。可是这样的葫芦,在惠施看来,用来盛水,会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来当瓠,又太大而平浅以至于无法容纳东西。所以,惠施说,我并不是嫌它不够大,只是因为它无用,于是就把它给砸了。
针对惠施的这个说法,庄子讲了一个故事,庄子说,从前在宋国,有户人家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们一家世世代代都是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找到宋人,希望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宋人听了之后,召集全家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撑死了也不过数金;现在如果我们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就可以得到百金。这样一比较,应该是很大的收益吧,我们就把药方卖给他吧!”这个人在买到药方之后,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吴越之间打仗,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里跟越人展开水战,结果大败越人,吴王以割地封侯来赏赐他。所以,庄子说,你看同样是防止手冻裂的药,有人靠它得到封地,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同样的一个东西,不同的使用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间呢?那毫无疑问是一种极为自由自在的状态,可是你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结果把它给毁了,你这见识也实在是太浅薄了吧!(《逍遥游》)在庄子看来,一个东西有没有用的关键在于怎么去用它。换言之,一个东西不会是无用的,它的用处大小取决于用它的人。但是,惠施的想法跟庄子不一样,对于他来说,能用就是要在某个具体的标准(即常识所规范)下实现的,这在庄子看来当然就是一种不通达的表现,但是,这也无碍于惠施继续对庄子进行批判。
惠施用了一个比喻来回应庄子,他说他有一棵大树,树干上有许多的赘瘤,不合绳墨,它的枝杈弯弯曲曲,不合规矩。虽然它很大,但是匠人走过的时候,看都不会看一下,那是因为这棵树虽然大,但是没有用啊!在惠施看来,庄子所说的道理,就像是这棵树,大而无用!对于这个批评,庄子首先反驳的是,如果说大的没有用,那小的就一定有用吗?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它们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虽然它们技巧敏捷,但是终究难免一死。不过,这也不是说,大的天然就是有用的,比如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是足够大了吧,但是却不能捕鼠。因此,不是说小的必然有用,也不是说大的必然比小的好用,只是看你怎么去使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现在你有一棵大树,却担忧它没有用处,那你为什么不把它种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呢?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这不是一种很惬意的用途吗?(《逍遥游》)
所以,关于有用还是无用,惠施的立场大概可以说是一个现实功利的立场,而庄子的立场则是,一个东西有没有用以及有多大的用处,关键在于怎么去用它。这个话题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就庄子本身来说,他实际上是对世人所谓的用(基于现实功利角度考虑的)的批判,认为这样的形式实际上是由于我们心灵的自我限制,即没有发现用的恰当方式。而这种立场,其实在老子那里也曾被很直接地表达过,所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一章)。假如说庄子是从批判的角度来谈论用的问题,老子在这里则是从建构的意义上来说的,即有和无这两面对于事物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有”的价值当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无”,这种“有”的价值就根本无法体现。所以,对于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用一个去否定另外一个,而是两者之间的平衡。
◎本文来源“人民论坛”“学术会议资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由豆包AI生成。
网址:启发诺奖得主的庄子哲学:无用之用 https://zlqsh.com/news/view/65727
相关内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李白粉丝,要求全家改用筷子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诺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我们可以叫他“好丘”
鹤阅推荐丨诺贝尔文学奖书展 , 从拉斯洛到百年经典,开启文学之旅
为文学注入“中国味道”:新晋诺奖得主拉斯洛的李白情结与东方迷恋
鲁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实只是刘半农的个人意见而已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去世,享年89岁
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大丑闻:评委泄露名单,瑞典未来女王被人侵犯
这位新晋诺奖得主,曾在中国街头问过许多人2个问题
全球AI首次多语言发布诺奖预测报告,贝拉凭《魔咒钢琴》领跑2025诺贝尔文学奖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