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黄河文化与多元曲艺深度融合! 《为河而说》在济南剧院成功首演

发布时间:2025-10-18 20:50

城市剧院的新剧目首演,提供深度文化体验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文化风向标#

海报新闻记者 李金珊 报道

10月17日,由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曲艺部倾力打造的曲艺情景剧《为河而说》,在济南剧院成功完成首演。该剧集结本土顶尖创作力量,以“文物复活对话当代”的独特叙事,将黄河文化与多元曲艺深度融合,为观众奉上一场兼具文化厚度与艺术活力的视听盛宴,也为黄河文明传播开辟新路径。

作为一部聚焦黄河主题的创新作品,《为河而说》以黄河博物馆为舞台核心,讲述考古讲解员王小朗与曲艺编剧刘畅意外被锁馆中,深夜与“复活”文物展开跨时空对话的故事。治水英雄大禹澄清历史误读、秦代陶俑诉说千年坚守、诗仙李白揭秘创作艰辛,青铜爵、唐三彩骆驼亦分享岁月故事——文物们串联起黄河流域文明脉络,不仅帮王小朗解开历史认知困惑、助刘畅找到创作“烟火气”,更借保安赵磊的“黄河民宿梦”,让黄河文化从历史深处走进当代生活,实现古今情感共鸣。

艺术表达上,该剧实现多重突破:全景式融入评书《大河传奇》、河南坠子《妈妈我想对您说》、对口山东快书《千秋治水人》等曲艺形式,以不同曲种风格适配文物故事,尽显山东本土艺术魅力;依托简约展柜舞美与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光电营造文物“复活”奇观,动态投影还原黄河地理与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打破文物“静态展示”刻板印象,赋予大禹憨直、李白狂放、陶俑青涩的鲜活性格,让千年文物成为有温度的“对话者”。

演出现场,剧情推进牵动观众情绪:大禹忆幼子唤父、陶俑哭诉“未丢娘脸”、李白调侃“薅秃头发改诗句”时,台下屡屡响起共鸣掌声;群口相声中,青海、内蒙古、陕西、河南籍演员用方言与歌舞推介家乡,更引发全场互动欢呼,气氛热烈非凡。

首演落幕,业界专家与观众好评如潮。有专家评价,该剧以“文物复活”的奇幻设定为黄河文化传播找到新载体,曲艺与历史的深度融合既守牢文化根脉,又创新表达形式,为同类题材创作提供重要借鉴;有观众表示,“原本觉得文物遥远,看完才知每个文物都有动人故事,黄河文化不是书本文字,而是能共情的精神力量,想再去黄河博物馆‘听’文物说话”。

此次《为河而说》的成功首演,不仅彰显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的创作实力,更让黄河文化以更鲜活、更贴近大众的方式深入人心。据悉,剧组将结合观众反馈进一步打磨作品,未来有望让这曲精彩的“黄河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网址:将黄河文化与多元曲艺深度融合! 《为河而说》在济南剧院成功首演 https://zlqsh.com/news/view/66363

相关内容

《九曲黄河诵》:交响乐章里的黄河新声
文商旅演深度融合,杂技舞剧《化·蝶》火热上演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在悉尼举行
第五届长河文学奖评选筹备会在济南举行
“怒吼吧!黄河”,第七届紫金合唱季南师合唱团精彩亮相
秦腔《还我河山》首演!
暑期追剧有艺思 到郑州大剧院抢鲜看“好戏”
城市即舞台:文化资本、情绪消费与演艺经济
在陆地交通闭塞的古代,城市该怎样发展——运河文化兴起
河南作家刘金涛《悠悠金水情》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