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红楼里的文化符号与烟火气
棒球:打击与投掷的对决,美国文化符号 #生活乐趣# #运动乐趣# #球类运动#

□ 本报记者 高利平 于锋
一部《红楼梦》,引起读者对书中日常生活的无限好奇。红楼人物喝什么茶,听什么戏,吃什么菜,穿什么衣物,是每一个“红迷”都想搞清楚的谜题。日前,南京作家、学者黄欣的《再进大观园:红楼梦博物纪》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为读者呈现了《红楼梦》中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物质文化世界。
供职于水利部门的黄欣爱好广泛,他能弹古琴,会唱昆曲。“大约只有四五岁时,父母亲带我看了越剧大师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片中的美术置景、道具服装深深打动了我,也萌发了我对这部名著的浓厚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包罗万象的《红楼梦》也让我爱上了昆曲、古琴和茶艺。”
黄欣与《红楼梦》结缘数十年,但他发现,现在的孩子对《红楼梦》却很陌生。他带着上高中的儿子共读《红楼梦》。有一次,孩子突然将黛玉说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与英国球星贝克汉姆的文身关联起来,这个小插曲让他萌生“换种方式解读古典文化”的想法。于是,他从茶、香、扇、戏等日常物件入手,以现代读者熟悉的语言重新诠释《红楼梦》。在书中,他将妙玉的梅花雪水比作“八二年的雪碧”,把探春称为“工具人”,用轻松幽默的表达拉近经典与年轻读者的距离。
《再进大观园:红楼梦博物纪》共设12个章节,约20万字。全书从《红楼梦》原著中精心摘取约100个非遗知识点,分为茶、香、扇、戏、琴、棋、书、画、服饰、饮食、居住、地域文化等十二个文化维度,全方位、多角度地细节呈现《红楼梦》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生动解析红楼人物的日常生活百态。书中不仅配有大量高清文物图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复刻作品摄影,更有黄欣亲身走访、实地考证的一手资料,力图建构一座属于《红楼梦》的“纸上非遗博物馆”。
如何解读《红楼梦》中的“物”?在黄欣看来,它们既是具体可触的实体,又是承载文化的符号。他不仅仅要告诉读者,书中的这些“物”是什么,更要还原这些“物”的传承,在今天又以怎样的面目活跃于我们的生活中。
《红楼梦》中有着大量关于茶的描写,满纸浸透着茶香。“栊翠庵品茶”这一节中,贾母对妙玉说自己不喝“六安茶”,这是为何?黄欣引用明代文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的解释,六安茶由于炒制的工艺问题,难以充分散发香气,泡出的茶汤味苦,缺失了香甜的口感,因而不适合肠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贾母拒绝后,妙玉解释说奉上的是“老君茶”。黄欣介绍,“老君茶”应该就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银针茶,这是一款轻发酵的黄茶,发酵程度较低,不但保留了茶叶原有的甘醇,而且对肠胃刺激较少,适合老年人饮用。
黄欣还是昆曲清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懂戏也演戏。《红楼梦》与古典戏曲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书中剧情中上演的剧目就有几十出,其中大部分是昆曲剧目。写戏曲的章节“元音乡声”成为本书重要看点,该章节所配大量的昆曲演出剧照,几乎涵盖了所有红楼昆曲名场面。黄欣结合曹家和戏曲的关系,细细讲述《红楼梦》中出现的那些名戏——《续琵琶》《钗钏记》《一捧雪》《南柯梦》《邯郸记》《荆钗记》等。在他看来,《红楼梦》中的昆曲不仅预示人物命运,也推动着情节发展。比如,元妃省亲时,点了出自《一捧雪》的折子戏《豪宴》。《一捧雪》的剧情和贾家的兴衰就有几分相似,所以脂砚斋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八十五回中,林黛玉过生日,贾母为她安排的《蕊珠记·冥升》是与嫦娥奔月相关的戏。而书中又说当天的黛玉“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在黄欣看来,曹雪芹这段“神来之笔”是在借戏喻人,《冥升》中嫦娥因堕落人间,差点和凡夫婚配,后得观音度化未嫁而亡;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落入凡尘后,与前世为神瑛侍者的贾宝玉相遇,用今生的眼泪报答前世的灌溉之情,最终也是未能与宝玉成婚,含恨而终。无论戏里戏外,黛玉和嫦娥仿佛已融为一体,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众所周知,曹氏家族几代人担任江宁织造,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深深根植于江宁府(南京),曹雪芹本人就出生于南京。因此,《红楼梦》和南京的密切联系是显而易见的。黄欣长居南京,他在《再进大观园:红楼梦博物纪》中细细梳理《红楼梦》中蕴含的南京地域文化,从云锦、白局、雨花石、南京绒花、南京方言,准确捕捉到这部名著中的南京味儿。
最让读者感到活色生香的,是黄欣从《红楼梦》中发掘出的南京美食。都说如今“在南京没有一只鸭子能够活着游过长江”。黄欣写道,《红楼梦》里的“南京鸭子”也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做法,从鸭头鸭掌鸭脯鸭肉粥到清蒸鸭子,看来,清代的南京鸭子也不能活着游过长江。此外,《红楼梦》餐桌上的大粉藕、炒芦蒿、油盐炒枸杞芽儿等也是南京人依然熟悉的本地美食。
在《再进大观园:红楼梦博物纪》中,黄欣对《红楼梦》中建筑原型进行探索,提出独到观点。他认为,南京清凉山、小仓山一带和书中大观园“衔山抱水”的特征相吻合。清凉山附近的乌龙潭有水域,大观园有凹晶溪馆;小仓山有山冈,是《红楼梦》中凸碧山庄的原生地标,就像很多学者所说的,清凉山乌龙潭一带可能为大观园原址所在地。书中提出,大观园以水域为中心的建筑理念,与南京煦园的结构布局高度相似,尤其是书中的藕香榭与煦园漪澜阁就颇为近似;随园一隅的永庆寺,即今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所在地,很可能是大观园中栊翠庵的现实原型。此外,黄欣在清代《折疑梵刹志》(大报恩寺寺志)中发现江宁织造曹寅主导大报恩寺测绘的史料,也为曹家与红楼文化的关联提供了关键实证。
《再进大观园:红楼梦博物纪》还关注了《红楼梦》中的“运河书写”:黛玉沿运河北上,宝琴随商船南下,薛蟠贩货往来于津浦水道……黄欣介绍,大运河和长江连通了海洋,郑和下西洋带动了海外贸易兴盛,南京出现了海外进口货物的专卖店,曹雪芹家族有实力接触到较多的西方文明和西洋器物。
网址:解码红楼里的文化符号与烟火气 https://zlqsh.com/news/view/68241
相关内容
解码红楼里的文化符号与烟火气红楼梦1-5:红楼梦中的人名的文化内涵
何以中国|津门非遗里的文化密码:杨柳青年画绘就古今交响
“胡同密码”艺术展北京开幕 两岸青年解码京味烟火
何以中国丨津门非遗里的文化密码:杨柳青年画绘就古今交响
《红楼梦》里的丫鬟小姐平日吃的是哪里的特色
郑光荣:非遗叫卖声里的时代中国烟火气
是谁要掐灭鲁迅手里的烟
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亮相 呈现地域风物与生活美学
《红楼梦》里的“南京味道”,在这里可以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