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丛谈|灯火南园第九楼:读《柴德赓日记》札记
《红楼梦》读书札记:中国古典小说的细腻情感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方式分享# #读书笔记分享#
潮新闻客户端 周维强
《柴德赓日记》里有相当多的内容,是记载师友间的学术讨论、饮宴雅集,也多有今日可被视作当时学林掌故的记录。想写一篇札记,内容太多,一时想不好贯穿的线索或主题,无从下笔。读到翦伯赞1964年2月寄赠柴德赓的七绝《忆苏州寄柴德赓教授》,中有句云:“灯火南园第九楼。”这个句子一下子照亮了我的思路,这篇札记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翦伯赞苏州修史与柴德赓。
翦伯赞这首诗里的忆苏州,应该是指1962年1月至4月在苏州编写审读中国史教材事。《柴德赓日记》1962年1月16日记录:“晚饭后范崇鑫持孙维国部长函来,告以翦伯赞同志及北大诸君来苏编教材,约余相见,遂驱车前往,晤于礼堂。翦伯赞夫妇、邓广铭、田余庆、许大龄等均来,相晤甚喜,同观评弹、苏剧演出。”这是翦伯赞及“北大诸君”和柴德赓在苏州修史的开始。范崇鑫当时为民进苏州市委会秘书长,孙维国是苏州市委统战部部长。会晤的礼堂,应该是在翦伯赞一行下榻的南林饭店(当时也是苏州专区招待所)。
1月17日日记:“晚与璧子、何荣昌同志诣翦老,谈及作诗,翦盛赞田汉之诗、赵朴初之词……携回《中国通史简编》排印分册本,灯下读之……”这本《中国通史简编》排印分册本即翦伯赞及“北大诸君”来苏州编写审读的《中国史纲要》这本教材。璧子,陈璧子,柴德赓夫人;何荣昌,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青年教师。柴德赓夜读这本教材,以为行文“言简意赅,无牵强附会、拖泥带水之病”。
1月30日日记:“……至交际处,参加北大通史讨论,终日所谈皆南朝历史……”交际处即南林饭店。1月31日日记:“上午至南林饭店,讨论南朝一章……”2月2日日记:“上午至南林饭店,讨论战国一章……”这一章“原作者盖怀疑苏秦年代”,故原稿不载苏秦、张仪的名字,柴德赓建议加入,理由是:“实则史迁所撰传中明言之,不得谓无根据也。”“翦亦同意”。这年的2月4日是旧历除夕。2月14日日记:“四时至南林饭店九楼,翦老谈通史中如何讲文化史问题……”2月17日日记:“诣翦老……与翦老谈诗兼论近三年史学界避讳者三事:一皇帝,二少数民族,三边疆地理……”2月20日日记:“八时半到交际处,晤翦老等……翦老约余多参加讨论。”2月21日日记:“下午至南林饭店,参加宋史讨论。”2月22日日记:“八时至南林饭店,讨论北宋社会经济。”2月23日日记:“九时半至南林饭店,讨论西夏、辽事。”2月27日日记:“上午至交际处,晤翦老……与翦谈中国史学史各段具体内容,翦嘱予写一文章发表。”2月28日日记:“八时半到九【号】楼……论王安石变法至十二时半。”3月2日日记:“下午至交际处,讨论南宋史。”3月3日日记:“九时至交际处,讨论南宋农民起义。”3月20日日记:“寒、微雨。上午至翦老处,正讨论东林党及农民起义,遂共润削。”3月21日日记:“下午至翦老处,修改明末农民起义一节。”3月27日日记:“上午至翦老处,下午又去,讨论天文历算、文学、科技等。”4月4日日记:“上午至翦老处……翦将余‘中国史学名著介绍’一书列入教育部编教科书内,又列余、郑天挺所撰编辑《通史资料原则》,嘱提意见……”4月6日日记:“诣翦老,讨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编选原则。郑毅生所拟,加以修正。”4月12日日记:“十时至交际处,讨论许大龄所写‘明清文化及清代政治’部分,至下午四时始毕。”4月29日,翦伯赞一行结束在苏州的编写审稿工作北返,这天下雨,柴德赓夫妇等到火车站送行。
从上述日记可知,柴德赓几乎从头至尾参加了《中国史纲要》在苏州的审稿工作,审稿的范围从商周到明清史。间有事务繁忙柴德赓数日未能参加审稿,则翦伯赞特意叮嘱他“多参加讨论”。4月2日,柴德赓伤风未愈,“阴雨,飘雪。仍不出户”。这一天的日记记录:“上午张传玺来问疾。下午翦老夫妇来视疾,谈二小时始去。”翦伯赞对柴德赓也是至为关照了。这部书的编写组成员因事有提前离苏北返未能如柴德赓从头至尾参加的,例如《柴德赓日记》里的记录:“北大来电话,催田余庆北返,田明晚便行。”(2月20日日记);“知邓恭三12日北返……”(3月7日日记);“大龄定星期五晚北返。”(4月10日日记),星期五为4月13日。
约请柴德赓来审稿,这是翦伯赞早有的设想,还是到苏州后的临时起意呢?丁波综合分析邓广铭、田珏等人的回忆,给出的推测是:这是翦伯赞早有的设想,所以也就选定苏州为编写审稿的地点,“……方便难以从苏州脱身的柴德赓参加《中国史纲要》审稿。”据丁波给出的材料,翦伯赞当时曾对教育部历史教材编写组秘书田珏说过这样的话:“历史编审组没有陈援老(指陈垣教授)是一大缺陷,他这个学派没有人参加,怎么行?”柴德赓是陈垣先生的得意门生,所以把编写审稿会开到苏州去,约请柴德赓参加,丁波的这个推论也许可以顺理成章了。柴德赓作为陈垣先生在北师大史学系教授的得意弟子,被视作陈垣先生的“衣钵传人”,这也是陈垣先生自己所以为的,《柴德赓日记》1961年7月4日有云:“《北京日报》文是以记者诸友琼记述方式写的,援师谈及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为三十年前学生,亦是三十多年好朋友云云。阅之深受感动,沉入回忆之中……”
这一次翦伯赞和“北大诸君”到苏州修史,翦伯赞请柴德赓参加讨论审稿,正如柴德赓日记里所写的“相晤甚喜”。同道相遇,志趣相合,山水游历,论史谈文,相互交换对当时一些问题的意见,亦甚难得之事。这儿也可举出几个例子。2月18日日记记录,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四,“红日照窗,气候和煦”,柴德赓夫妇携五子君衡与翦伯赞、邓广铭等共计九人往游邓尉赏梅,“归途至天平山,与邓广铭坐一线天上巨石,谈近年高校史学系缺乏基础知识,邓意积重难返,又不便多提,看来心境亦不十分舒畅也。”4月4日日记:“翦言前年批判资产阶级观点时,侯外庐、刘大年亦为重点,刘且上台检查,当时唯范【文澜】及翦未波及耳。侯之国有制几列入大批判名单中,赖翦、吕【振羽】一言而止。”4月10日日记:“五时翦老等来,吃饺子。谈及李希凡7日于《光明日报》答吴晗文,翦老极不满意李希凡态度,以为小子自高自大,自命为文艺理论家,狂妄之至,当严厉批评其态度……”4月26日柴德赓与翦伯赞夫妇、张传玺往无锡,入住太湖饭店,先后游鼋头渚、锡园、蠡园,“晚与翦老谈北大数年来情况,不外‘左’倾……”这几条记录虽然简略,但可以想见柴德赓是感同身受的。此前的1961年11月4日日记简要记录了这天苏州饭店举行的苏州市委统战部会议上柴德赓本人的发言:“余谈……民主党派成员工作勤恳,心情未畅,顾虑之生,一由思想问题,一由实际问题。近来有一种趋向,爱听顺风之言,不爱听逆耳之言,一方面亦由宁左勿右思想占上风,知识分子未能侃侃直言,今后当多做工作,改变此种情况。”统战部“许部长发言同意余论点……”1962年3月8日下午江苏师院党政一把手召集各党派院内负责人……谈贯彻《六十条》……”,这天的日记记载:“……近年一般人不肯谈自己思想,更不敢向党提意见,如门久闭,欲开不易,然领导决心,自可改变风气也。”关于历史教学与研究问题,1961年10月22日日记,记录在武汉举行的历史学师资培养座谈会的讨论,刘导生主持,黎澍、吴晗、金灿烂、何干之、白寿彝、李新等同会,“谈及语文基础、历史基本知识问题,当提倡认真读书。”柴德赓在会上更表示“当尽力帮助”青年,“使其速成”。这些留在日记里的记载,可以使我们明了1962年这个春天,当翦伯赞、邓广铭与柴德赓谈到这些问题时,所能引发的柴德赓的共鸣。
北大历史学系这么多名教授来苏州,柴德赓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出面邀请他们到江苏师范学院讲学。日记3月12日:“下午二时请邓广铭先生来院讲‘宋代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政三同学亦来听讲,楼上下皆满。”邓广铭讲座结束,当晚北行,柴德赓等送行。4月9日日记:“下午系中请翦老作报告……”柴德赓把北大著名史学教授请到院里讲学,自然是为了能够让师生体会京华名学者的治学精髓,开阔视野,活跃学院的学术空气。
上述诸人在现存柴德赓日记里出现的次数,据柴念东统计,翦伯赞235次,郑天挺104次,邓广铭82次,许大龄78次。翦伯赞第一次出现在柴德赓现存日记里是1950年3月11日,当时苏联专家讲学,“翦伯赞主席”;最后一次是1965年10月22日:和翦伯赞等应邀在峨眉酒家餐叙。郑天挺第一次出现在现存柴德赓日记里是1950年4月25日:“……晤……【郑】毅生等。”最后一次是1965年10月2日,这天柴德赓受邀赴宴,“至则郑天挺……咸在。”邓广铭第一次出现在现存柴德赓日记里是1951年4月29日,这一天日记记录柴德赓和邓广铭一同出席隋唐史座谈会;最后一次是1964年6月27日:“为邓夫人写墓碑。”邓夫人即邓广铭夫人(5月29日日记记录:“邓恭三、许大龄来,恭三托余写夫人窦珍茹墓碑……”)。许大龄第一次出现在柴德赓现存日记里是1950年1月8日:“晨……许大龄……来”,许大龄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史学系,1950年时在北大历史系做助教;最后一次是1965年6月27日:“……许大龄……同至陈宅,与援师合影。”丁波一篇叙翦伯赞与柴德赓交谊的文章,曾引用邓广铭女儿邓小南的回忆:“在家中,父亲母亲时常谈及柴德赓、刘乃和二位先生(刘先生曾经半开玩笑地成为他的‘干女儿’),往来交际十分亲切。1964年,先母过世,墓碑上的文字就是家父请柴先生书写。现在想起50多年前的往事,会觉得,先父与柴先生的交情,或许不仅是性情的投契,也是由于学术上的相知。先生熟晓宋代史料,对宋代历史进行过精深的研究。”邓小南这篇文章收入《青峰学志:柴德赓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19年出版。柴德赓1970年含冤病故,许大龄审定和修补柴德赓遗著《史籍举要》,1982年终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5年后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2002年北京出版社将这部书收入“大家小书”丛书再版。这些材料和《柴德赓日记》互为补充,可知柴德赓和这些京华学人交谊的深切。
这一次的苏州修史,《柴德赓日记》里四次记录翦伯赞欲调他回北京工作:2月21日日记:“今日翦老忽谈及余回北京工作问题。”柴德赓原为北师大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5年调动来江苏师范学院创办历史系,因此翦伯赞提出柴德赓回北京这事,柴德赓应该是特别有感的。2月28日日记:“八时半到九【号】楼,翦老又单独对余谈调动工作问题,希望余去北大任教,希望陈师提出这一问题。”陈师,即陈垣先生,时任北师大校长。翦伯赞当时担任北大副校长。这是柴德赓日记里记录的翦伯赞第二次提出柴德赓回北京的事,而且还具体到了调动的路径。4月4日日记:“……并约余至北京审查教材,以一年为期。余亦颔之。”当年调动殊非易事,但借调北京编教材,这还是可行的。4月6日日记记录了翦伯赞说调柴德赓到北京编教材事已和江苏师院教务长秦和鸣谈及,“秦言恐有人红眼,翦言听他们红眼可也”。这是日记里第四次记录翦伯赞欲调柴德赓到北京事。这一年的8月下旬,柴德赓终于重返京华,参加大学文科教材的编写,与师友重聚,谈学论文,饮宴雅集,迎来了他自1955年9月以来的一段最舒心最愉快的日子。这是后话了。
柴德赓参加《中国史纲要》的审读,中间有几次连续数日未能到会,其中一次是因为到华东师范大学讲学,这次讲学,早在1961年12月16日就有邀约,这天日记:“华东师大葛一之、刘演生来访,出示师大致我院公函,请余于月底前往讲学。葛十年前在北京曾识,今在师大历史系……”12月25日日记:“华东师大来长途电话,约予1月9、10日或16、17日前去讲学……”柴德赓“择定16、17两日”。12月27日日记:“华东师大历史系来书,重申1月16、17日讲学之约。”但后来事务繁忙,一直拖到1962年才成行,1962年2月22日日记:“吴泽、袁英光二同志自沪来访翦老,谈史学史问题……吴约余第三周或第四周至沪。”2月23日日记:“八时半吴泽、袁英光来访,决定3月16至17日赴华东师大讲学。”3月13日日记:“下午一时,华东师大派助教桂遵义来请予讲学,并转达吴泽同志意,盼余明日即行,可以参加15日近代史学史大纲讨论……”这样柴德赓“决定明日赴沪”。3月15日在科学会堂参加近代史学史提纲讨论会,16日下午在华东师大“物理系阶梯教室作报告,讲援师简历,治学的几个方面,治学精神,共三小时,看来听众情绪甚愉快,听者200余人”。17日下午在华东师大“报告第二部分,关于援师抗日战争中爱国主义思想”,自二时十分至五时二十分止。“吴泽……盼余写成‘陈先生学术研究’专著”。讲座结束,柴德赓“与吴泽夫妇,林举岱、陈希伦两主任,束世澂先生,桂遵义至新雅酒家晚宴,肴馔甚丰实。谈学风问题。陈希伦同志邀余再为青年教师讲‘三十而立’……”前一天晚上吴泽邀柴德赓至其岳母家晚餐,吴泽岳母“即段祺瑞之女也”;席间吴泽“言其副主任某君只是教书匠,不能作研究工作……”柴德赓听到这儿也有了感慨:“予有感于我系情况,为之慨然。”这个“慨然”,也使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柴德赓在苏州参加翦伯赞及“北大诸君”通史教材编写审稿会的无限的快慰之情。
由柴德赓华东师大讲学,顺带说及华东师大历史系教师陈旭麓。《柴德赓日记》1963年1月25日:“何保罗来,谈陈旭麓撰文指吕思勉昔年为文赞成秦桧,斥为汉奸张目,并与蒋廷黻同列,吕之门人及恩女大为不满,散发辩论文字。又闻陈与吴泽同志亦怀彼此……”陈旭麓在“史无前例”结束后一直未能晋升教授,直到去世也没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固然赞赏宽恕的美德,但假如曾被整过的、被大批判过的学人,不能宽恕整人的、搞大批判的,我们也只能表示理解。我说这段《柴德赓日记》里的掌故,想表达的意思也只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见识过昨天的人们,应该要能够吸取教训,珍重自己的出处,爱惜自己的羽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柴德赓1964年2月26日收到的翦伯赞手书的这首诗,全文是:“七里山塘接虎丘,吴门胜迹记同游。难忘今古同商讨,灯火南园第九楼。”此时,柴德赓已返回苏州。柴德赓日记里记录的是南林饭店,未知翦伯赞诗中为何说的是“南园”,是出于写诗平仄押韵的考虑,还是“南园”较“南林”更有意境,还或者是别有所指?询问柴念东先生,念东先生告诉我:为这个事他去实地看过,翦伯赞一行住在南林饭店,审稿会则在南园宾馆,南园当时是国宾馆,有贵宾厅可供开会,南林、南园在十全街的两边,面对面。南林没有九号楼,南园则有,故翦伯赞诗里才会说“灯火南园第九楼”。特此记之,以资参考。
2025年8月20-21日,富春江畔古桐庐郡
网址:掌故丛谈|灯火南园第九楼:读《柴德赓日记》札记 https://zlqsh.com/news/view/55978
相关内容
“青牛精”第一视角解读西游记,万般皆是权力掌控下的无奈单日入园游客破万人次!昆明大观楼灯会引爆新春
昙华林“城墙游园会”大年初二正式开启!市民可在古城墙上看黄鹤楼和鱼灯舞龙表演
馆员荐书榜(2025年第7期)——王元化的《九十年代日记》
当“朱自清”遇上“贾宝玉”,南京浦口火车站有场“红楼妙会”等你逛
文化名家进校园,红学家张庆善带首都大学生共读《红楼梦》
从济南花灯“夏雨荷”看文化IP如何为城市引流
黄天骥做客羊城学堂,讲演结合解读《西厢记》
读荀慧生《小留香馆日记》偶得
济南大观园蛇年花灯会:穿越古今的璀璨之旅